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与美国签关税协议,马科斯未成功,国内批一夜回殖民时代

2025-08-01 产品展示 68

马科斯访美,带回来的不是胜利果实,反倒点燃了一把火。全菲律宾人都看明白了,这1%的“恩赐式降税”,本质上就是摆拍。

日本同一天签协议,关税一下砍到15%,轮到菲律宾,马科斯千里迢迢跑一趟,才把20%砍成19%,这不是差距,是区别对待。社交媒体上19%和0%的对比图刷屏,不少人骂马科斯“给美国做丫鬟”,更有甚者拿1946年独立前的殖民时期关税挖苦,“一夜回到殖民地时代”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气得在点烟。

气氛很快冲出了屏幕,直接炸到了总统府。抗议人群举着“特朗普的傀儡”“菲律宾不是殖民地”的牌子,把总统官邸围得水泄不通。农业团体急了,说美国产品铺天盖地进口,本地300万农民的饭碗直接被砸碎。制造业协会也不乐意——车、电子产品这些原本还有点竞争力的行业,现在等着挨美国“血洗”。谁都看明白了,马科斯签的是“21世纪最大的经济殖民协议”,菲律宾政治成了附庸,经济直接沦为提款机。

这局面,搁谁都装不下去了。菲律宾驻美大使罗慕尔德斯很快喊出一个“死马当活马医”的对策:在协议8月1日生效前,再把关税压到15%。话音刚落,美国一巴掌扇过来——国防部直接暂停了交付1.2亿美元的海岸警卫队艇,理由很直接:菲律宾没在南海配合美军。这不是第一回。早在去年,那笔1.2亿美元美军援,60%都捆着条件,让菲律宾给美军看门。关税谈判期间,美国更是开门见山,军援装备、协议签字全捆一起,谁不听话就断货。

外交谈不拢,立刻动用军火。这种做派在美国那里叫“组合拳”,经济政策和武力威胁一起来,谁能扛得住?美方不止要菲律宾对美商品零关税,还要其在农业、能源等领域敞开大门。协议草案被曝光,美国玉米、大豆直接零税杀进来,当地农民哭都来不及。不仅如此,菲律宾出口美国产品仍旧卡在高关税——椰干、服装,想多卖点还是得过那道19%的坎。农业部明算账,就开放美国产品一项,一年损失8亿美元,相当于农业产值的6%。

问一句,这种协议到底为谁服务?答案早就写在条款里:菲律宾对美高端制造产品,依然19%高税门槛;美国汽车、药品、农产品进来,那是一马平川。美国在菲律宾身上,不仅要经济利益,还试图用关税绑死军事和地缘合作,把菲律宾从头到脚变成自己的试验田。

日本是怎么做的?人家谈判,甩出5500亿美元投资,直接换来15%低税率。而且把汽车这些核心领域也谈进去了。日本是美国盟友,菲律宾何尝不是?可轮到菲律宾,防务条约签了60多年,换来的却是被要求“用实际行动证明忠诚”。特朗普在白宫更是直白:“你跟中国来往可以,但你得做你分内的事。”说白了,连“盟友”都不是,得先做明忠心。

这就不是“合作”,而是“上供”。难怪菲律宾媒体集体吐槽,菲律宾成了“需要不断证明忠心的奴才”,还不如印尼这样的“非盟友”国家享受的税率高。

随协议落地,比索汇率跌、股市跌,尤其汽车、农业股惨不忍睹。这还只是个开始。美企据说兴奋得不行,通用汽车马上宣布要进军菲律宾市场,用美国便宜汽车砸市场份额;农业企业早就盯上了当地分销网络,打算用零关税大豆玉米,直接堵死菲律宾农民上桌的饭碗。

马科斯政府没有选择,却还在表面做样子争取1%的面子。这套“为交差而谈判”的把戏哄不了谁。菲律宾人记不住关税小数点后的变化,但都记得,当年美国是怎么用“关税权”管理殖民地的。今天协议一生效,菲律宾出口东西还是难,美国东西却畅通无阻。

很多人觉得菲律宾如果真要“毁约”,敢不敢?事实很现实:刚有想法,美国已经用暂停军援警告一次。协议生效时限卡得死死的,等于这1%降税换来的,是全方位的掣肘——经济、农业、军事全部得听美国的。

菲律宾的选择,其实早已写死在了条款里。只有马科斯团队,还在逞强。

一个“盟友”,被摆成提款机,还要天天表忠心。一份贸易协议,成了国耻标签。这背后,其实再明白不过。8月1日之后,菲律宾人想要“平等”,恐怕只能先等下一次谈判,或者,等下一任总统的胆量。

有些账,今天怎么算都是赔。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