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23年前她捡回残疾男婴独自抚养成人,20年后孩子金榜题名,他亲爸亲妈开着奔驰突然出现

2025-10-09 意昂体育介绍 53

“这是一条命,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冻死。”

二十三年前,王晓春在寒冬中捡回残疾的弃婴。

给他取名王宇杰,独自将他培养成才。

当宇杰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北京名校,全村欢庆之际。

一辆银色奔驰驶入山村,一对衣着考究的中年夫妇突然出现。

“我们是宇杰的亲生父母……”

01

二十三年前的一个寒风刺骨的冬日。

王晓春在村头的老槐树下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男婴。

她踩着厚厚的积雪,远远看见一团破布在树下微微动弹。

走近一看,竟是个冻得发紫的孩子。

孩子的左腿明显畸形,细小的身子裹在破旧的棉布里。

哭声微弱得像小猫叫。

王晓春心头一紧,赶紧解开自己的棉袄,把孩子搂进怀里。

用体温暖着他。

她低头细看,发现孩子脖子上挂着一块小小的玉佩。

上面刻了个模糊的“张”字。

村里人听说后都围过来,有人摇头说。

“晓春,你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还捡个瘸腿娃?”

王晓春没理会这些话,坚定地说。

“这是一条命,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冻死在这儿。”

她用粗糙的手轻轻拍着孩子,嘴里哼起小时候母亲教她的老摇篮曲,声音低沉却温柔。

那天晚上,她烧了满满一锅热水,用旧布小心翼翼地给孩子擦洗身体。

擦洗完,她发现孩子的手指动了动。

似乎有了点力气,她的心才稍稍放下。

她翻出亡夫留下的旧棉衣。

拆了缝成一件小小的婴儿袄,裹得严严实实。

村里的老张婶送来半篮子柴火,嘀咕着。

“晓春啊,这孩子怪可怜的,夜里别冻着了。”

王晓春眼眶一红,连声道谢,把柴火抱进屋,烧得屋子里暖烘烘的。

她给孩子取名叫王宇杰。

盼着他像宇宙一样辽阔无边,坚强地活下去。

她还特意用稻草和旧布拼了个简陋的摇篮,晚上摇着宇杰入睡,嘴里轻声念叨他的名字。

02

那年王晓春已经四十二岁,丈夫多年前因肺病去世。

留下她守着三亩薄田艰难过活。

她身形瘦小,常年的农活让她的皮肤晒得黝黑。

手上的老茧厚得像树皮。

村里人私下议论,说她命硬,克死了丈夫。

现在还捡了个残疾娃,怕是更没人敢靠近。

王晓春从不把这些闲言碎语放在心上,每天天不亮就起床。

背着宇杰下地干活。

她用旧布条缝了个结实的背带,把宇杰绑在背上。

锄地时还给他讲村里的老故事。

有次干活累得腰酸背痛,她坐在田埂上。

逗宇杰笑,孩子咯咯的笑声让她忘了疲惫。

为了给宇杰添衣裳,她向邻居借了些碎布。

晚上借着昏黄的油灯一针一线缝制。

赶集那天,她攒了点钱买了块蓝底白花的布。

给宇杰缝了件新褂子,穿上可精神了。

宇杰穿着新褂子,咧嘴冲她笑,王晓春觉得这笑容比啥都值。

心里暖得像喝了热汤。

她还在院子里搭了个小棚子,怕下雨天宇杰的摇篮受潮。

晚上搬进去睡得更踏实。

老张婶隔三差五送来点南瓜或红薯。

说是给宇杰熬粥喝,能长得结实些。

王晓春总是谢了又谢,暗暗发誓,无论多苦都要让宇杰过上好日子。

有次村里来了个货郎。

她用攒下的几个铜板换了个拨浪鼓,宇杰摇着玩,笑得满屋子响。

她看着孩子,默默祈祷。

“老天爷,保佑我家小杰平平安安,长大有出息。”

03

王宇杰的左腿比右腿短了一截。

走路一瘸一拐,像是随时会摔倒的样子。

村里的小孩不懂事,常常跟在他后面学他走路,喊着“小杰,瘸腿杰”,笑得前仰后合。

王晓春每次看到都气得抄起笤帚追,赶跑那些孩子后。

紧紧抱住宇杰擦他的眼泪。

她说。

“小杰,别管那些闲话,你以后肯定比他们都有出息,妈心里有数。”

有一次,几个调皮的孩子趁王晓春在地里。

围着宇杰扔泥巴,骂他是“没人要的瘸子”。

宇杰低头跑回家,躲在炕角抽泣,王晓春回来后心疼得眼泪直打转,抱住他哄了半天。

她带宇杰去村后的小河边,捡了块扁平的石头。

教他打水漂,水面荡起一圈圈涟漪。

“看见没?小石头也能激起大浪花,你将来也能让村里人刮目相看。”她柔声说。

从那以后,宇杰学会了用笑回应嘲笑。

慢慢不再在意别人的指指点点。

为了治宇杰的腿,王晓春省吃俭用,把攒下的每一分钱都花在看病上。

她卖了母亲留下的铜簪子,带着宇杰跑遍了县城的好几家医院。

求医问药。

医生却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腿疾难以痊愈,只能尽量减轻疼痛。

王晓春不死心,听说邻村有个老中医擅长治骨病。

抱着希望带宇杰去求诊。

老中医开了草药方子,还教她按摩手法,宇杰的腿虽然没好全,但走路轻松了些。

每晚王晓春都给宇杰揉腿,嘴里念叨。

“小杰,妈陪着你,咱们慢慢来。”

有天晚上,宇杰睡着后,她偷偷抹泪,暗自发誓要让儿子过上好日子。

04

宇杰到了上学的年纪,王晓春用攒下的布头给他缝了个新书包。

蓝底白花,特别好看。

她每天背着宇杰走十二里山路送他去镇上的小学。

早上送,下午接,风雨无阻。

有次放学路上,天突然下起大雨,山路滑得像抹了油。

母子俩摔了好几跤。

王晓春脱下自己的外套裹住宇杰,自己淋得像落汤鸡,牙齿冻得直打颤。

宇杰趴在她背上,小声问。

“妈,为什么我跟别的孩子不一样啊?”

王晓春停下脚步,喘着气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你比他们都坚强,这就够了。”

为了让宇杰在学校不自卑,她用卖鸡蛋的钱给他买了件新褂子。

开学时穿得亮堂堂的。

宇杰穿着新衣,第一次在同学面前挺直了腰板,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

有次放学,老师拉着王晓春说。

宇杰帮同学修好了坏掉的凳子,同学们可喜欢他了。

王晓春回家后,站在灶台前偷偷笑了好久,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她还特意给宇杰做了双新布鞋。

鞋底纳得密密实实,怕他走山路磨坏脚。

有天宇杰放学回来,兴奋地说。

“妈,老师夸我字写得好看,给我贴了小红花!”

王晓春笑得眼角都是皱纹,摸着他的头说。

“小杰,妈就知道你是个好苗子。”

05

宇杰的成绩一直很好,墙上贴满了红彤彤的奖状。

每次拿回来都让王晓春乐得合不拢嘴。

她不识几个字,但每晚干完活就坐在油灯下陪宇杰写作业,认真地看着他写字。

有天晚上,宇杰突然说。

“妈,我教你认字吧,咱俩一起学,晚上不无聊。”

从那天起,母子俩挤在昏暗的灯光下,宇杰教王晓春写简单的字。

像“家”“人”“好”。

王晓春学得慢,手指粗糙,握着铅笔颤巍巍的。

但她写得特别认真,额头都冒汗了。

有一次,宇杰教她写自己的名字,她一笔一画写下“王晓春”。

激动得像个孩子。

她说。

“这辈子能写自己的名字,我知足了,小杰,你真是妈的福星。”

宇杰还用树枝在地上画字,教她写“天”“地”。

王晓春学得满头汗却乐在其中。

有一年冬天,王晓春得了重感冒,高烧好几天。

躺在炕上哼哼唧唧,烧得迷迷糊糊。

宇杰踩着破旧的自行车,冒着大雪骑了十几里路去镇上请医生,累得满脸通红。

他守在母亲床前,喂水喂药,夜里不敢睡熟,怕母亲烧得更厉害。

王晓春病好后,抱着宇杰哭了。

“要不是你,妈这条命怕是保不住了。”

宇杰拍着她的背,笑着说。

“妈,你把我养大,我照顾你是天经地义的。”

有次村里下大雪,屋顶漏了,王晓春爬上去修,差点摔下来,宇杰吓得直喊。

他拖着瘸腿搬梯子,帮母亲扶着,嘴里说。

“妈,以后这种活儿让我来。”

王晓春看着儿子,心疼又欣慰,说。

“小杰,你长大了,妈靠得住你了。”

06

宇杰的孝心和努力慢慢让村里人改了看法。

再没人说王晓春命硬了。

有的大婶开始帮她干点农活。

送来白菜、萝卜,或者自家腌的咸菜,聊表心意。

村长张叔帮她申请了低保,每月虽不多,但能补贴点家用,日子稍微宽松了些。

村里人教育自家孩子时,常说。

“看看宇杰,腿脚不好还那么用功,你们有啥理由偷懒?”

有年村里办庙会,宇杰主动帮村长搬桌子。

累得满头大汗却笑得特别开心。

庙会那天,村民们凑钱买了块红布送给王晓春。

让她做件新衣穿,喜庆点。

王晓春穿着新衣,第一次在村里昂首走路,脸上满是骄傲的笑容。

她还学会了熬姜汤。

每晚给宇杰放一碗在床头,怕他夜里着凉感冒。

村里的孩子也不再嘲笑宇杰,反而开始跟他玩,喊他一起去河边抓小鱼。

宇杰教他们用柳条编小篮子,还讲学校里听来的故事,孩子们听得眼睛亮亮的。

有次庙会后,村里几个老人拉着王晓春说。

“晓春,你养了个好儿子,村里都沾光了。”

王晓春笑得合不拢嘴,说。

“我家小杰有心,将来肯定能走大路。”

07

宇杰以全镇第一的成绩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

得住校,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

王晓春既高兴又舍不得,连夜给他缝了新被褥。

还做了两双厚实的布鞋。

她把珍藏多年的“张”字玉佩挂在宇杰脖子上,说。

“小杰,带着它,像妈陪着你。”

送宇杰去车站那天,她偷偷抹了好几把眼泪,怕儿子看见心里不好受。

客车开动时,宇杰从车窗探出头喊。

“妈,我会好好学习,你在家要照顾好自己!”

村里几个孩子追着车跑,喊着。

“小杰,回来给我们讲城里的故事啊!”

王晓春站在路边,挥手到看不见车影才转身,嘴里念叨。

“小杰,妈等你回来。”

她回家后,把宇杰的奖状又擦了一遍,挂在墙上,像是给自己打气。

有次赶集,她看到摊子上有个小书包。

咬咬牙买下来,打算下次宇杰回来给他用。

她还特意多养了两只鸡,攒鸡蛋卖钱,想给宇杰多攒点上大学的费用。

08

高中的宇杰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月考都在年级前五。

老师都夸他脑子灵光。

学校知道他家境困难,免了学杂费,还给了助学金,让他能专心读书。

王晓春在家养了几只老母鸡。

鸡蛋都攒着,等宇杰月底回来煮给他吃。

每个月末母子团聚的日子,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光,家里充满了笑声。

宇杰爱把学校的事讲给母亲听。

比如运动会上他帮同学搬道具,得了个“热心奖”。

王晓春听得津津有味,笑着说。

“我儿子就是心眼好,走到哪儿都招人喜欢。”

有次宇杰加入了学校的书法社,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了毛笔和宣纸练字。

他写下“家和万事兴”五个大字。

带回家送给母亲,挂在堂屋的墙上。

王晓春每天擦得干干净净,逢人就说。

“这是我儿子写的,城里老师都夸好!”

有次回家,宇杰带了本课外书,晚上围着火炉读给母亲听,母子俩笑得前仰后合。

他还教母亲认了几个新字,王晓春学着写“希望”。

说这字看着就让人有劲儿。

有次学校组织春游,宇杰带回几张风景照片,给王晓春讲城里的高楼大厦。

王晓春听得出神,说。

“小杰,等你考上大学,妈也去城里看看你的世界。”

09

高考前的那个寒假,宇杰每天复习到深夜,桌上堆满了书和试卷。

王晓春干完活就坐在旁边纳鞋底。

时不时起身给儿子倒杯热水暖手。

有天夜里下了大雪,屋里冷得像冰窖。

她把自己的棉被也盖在宇杰身上。

宇杰发现后非要推回去,母子俩你推我让,闹了好一会儿才妥协。

最后两人挤在一张床上,盖着两条薄被子,聊着未来的打算。

宇杰说想考去北京的大学,将来带母亲去城里住大房子。

看大世面。

王晓春笑着说。

“妈不图啥,就盼你平平安安,有出息就行。”

宇杰突发奇想,教母亲唱学校学的歌《感恩的心》。

一句一句教得认真。

王晓春学得磕磕绊绊,唱完后说。

“这歌好,唱出了妈对你的心。”

寒假末尾,宇杰用奖学金买了盏新油灯,晚上亮堂堂的。

王晓春纳鞋底再也不费眼了。

她还给宇杰织了条围巾,红色的,叮嘱他考试时围上,暖和又喜庆。

有天晚上,宇杰看着母亲说。

“妈,等我考上大学,给你买个大房子住。”

王晓春笑着摆手。

“傻孩子,妈有你这心就够了,房子不房子的不重要。”

10

高考那天,王晓春起了个大早,给宇杰煮了碗面条,卧了两个鸡蛋。

她反复叮嘱。

“考试要细心,别慌,妈在村口等你的好消息。”

宇杰点点头,拍拍胸脯说。

“妈,你放心,我肯定考得漂漂亮亮的!”

王晓春送他到村口,看着儿子一瘸一拐的背影,双手合十默默祈祷。

等待成绩的日子,她整天坐立不安。

干活时老走神,锄头都拿不稳。

有一天,她在地里拔草,村里的大喇叭突然喊她去村委会接电话。

她扔下锄头跑得气喘吁吁。

心跳得像擂鼓,脑子里全是儿子的事。

电话里宇杰的声音激动得发抖。

“妈,我考了全县第一!北京的大学录取我了!”

王晓春握着话筒,眼泪哗哗地流,连说。

“好,好,妈就知道你行!”

她跑回村口,逢人就喊。

“我家小杰考上北京的大学了,全县第一!”

村里人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夸,个个脸上都带着笑。

像自家孩子中了状元。

11

宇杰考上大学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了全村,家家户户都来道贺。

王晓春家的小院挤满了人,笑声和祝福声从早响到晚,热闹得像过年。

村长张叔代表全村送了个红包。

钱不多,但王晓春感动得直抹眼泪。

她拿出攒了好久的花生和瓜子招待大家,脸上满是自豪的笑容。

村里还组织了场简单的庆贺会,孩子们给宇杰表演了节目,唱歌跳舞热闹极了。

王晓春拿出珍藏的老酒,分给村民喝。

大家围着桌子聊宇杰的未来。

那天晚上,她对着丈夫的遗像说了好久的话。

把好消息一股脑儿告诉他。

她还在院子里点了个灯笼,红彤彤的光照亮了夜空,像在为儿子祈福。

宇杰回家那天,村里几个老人在路口等着。

给他戴上红花,夸他给村里争了光。

王晓春看着儿子,觉得这些年的苦都化成了甜,心里满满当当全是幸福。

有位老大爷拉着宇杰的手说。

“小杰,你妈不容易,你可得好好孝顺她。”

宇杰点点头,笑着说。

“大爷,我记住了,妈是我这辈子最重要的人。”

12

宇杰收到录取通知书后的第五天。

一辆银色的奔驰车缓缓开进了这个偏僻的小山村。

车停在王晓春家门口,从车上下来一对穿着讲究的中年男女。

他们打量着低矮的土坯房,眼神里带着复杂的情绪,像是有话难以开口。

王晓春正在院子里喂鸡,看到陌生人愣了一下,问。

“你们找谁?”

那位女士上前一步,声音有些颤抖地说。

“请问是王晓春女士吗?我们是……”

她停顿了一下,像是不知道该怎么继续。

空气里弥漫着一种说不清的紧张。

13

那位女士深吸一口气,低声说。

“我们是宇杰的亲生父母。”

“我叫林秀琴,他是张伟民。”

王晓春手里的簸箕“啪”地摔在地上。

玉米粒撒了一地,她愣愣地盯着两人。

她脑子里乱成一团,心跳得像擂鼓,半天才挤出一句。

“你们……说啥?”

张伟民摘下墨镜,眼神复杂地说。

“晓春姐,当年我们迫不得已才放弃宇杰。”

他话没说完,王晓春猛地后退一步,声音发抖。

“你们现在来干啥?宇杰是我养大的!”

林秀琴眼眶红了,忙说。

“我们不是来抢孩子的,只是想看看他,谢谢你这些年。”

王晓春盯着他们,胸口起伏不定,半晌才冷冷地说。

“进屋说吧,站门口不像话。”

她转身走进屋,背影僵硬,像是在压抑着一肚子火,生怕一不小心就爆发了。

张伟民和林秀琴对视一眼,低着头跟了进去,屋里安静得让人心慌。

王晓春坐在炕沿上,手紧紧攥着围裙。

眼神满是戒备,像是护崽的老母鸡。

张伟民清了清嗓子,说。

“晓春姐,当年我们太年轻,家里穷得连米都买不起。”

他叹了口气,接着说。

“秀琴生宇杰时,我们连医院的钱都凑不出来,孩子又有病。”

林秀琴接话,声音哽咽。

“医生说他的腿可能治不好,我们怕拖累他,也怕养不活。”

她擦了擦眼泪,说。

“那天晚上,我们狠心把他放在村口,盼着有人能给他条活路。”

王晓春听着,喉咙像堵了块石头,想骂却骂不出,只低声问。

“那你们咋找来的?”

张伟民苦笑了一下,说。

“这些年我们在城里打拼,开了个小厂,日子才慢慢好起来。”

他从包里掏出一张报纸,指着上面的报道说。

“县里登了宇杰考全县第一的事。”

林秀琴补充道。

“我们看到报纸上的名字和照片,才知道他就是我们的孩子。”

王晓春冷哼一声,说。

“日子好了就想起儿子了?早二十多年你们干啥去了?”

她语气里带着刺,但眼神却不自觉地软下来,毕竟她也明白为人父母的苦。

14

这时,门吱呀一声开了,宇杰拎着录取通知书从外面走了进来。

他看到屋里的陌生人,愣了一下,问。

“妈,这两位是谁?”

王晓春张了张嘴,还没来得及说话,林秀琴已经站了起来。

眼泪止不住地流。

她走上前,想抱宇杰又不敢,颤声说。

“宇杰,我是你亲妈,这是你亲爸。”

宇杰整个人僵住了,手里的通知书差点掉下来,眼神在三人间来回扫。

他看向王晓春,声音有些慌。

“妈,这是真的吗?他们真是我爸妈?”

王晓春咬着牙,点点头,说。

“他们说是你亲爸妈,可我才是把你养大的人。”

宇杰低头沉默了许久,慢慢走到王晓春身边,握住她的手说。

“妈,你永远是我妈。”

林秀琴听到这话,哭得更厉害,张伟民拉住她,低声说。

“别这样,孩子说得对。”

宇杰抬头看向两人,问。

“你们当年为啥不要我?现在又为啥回来?”

张伟民深吸一口气,把当年的无奈和如今的悔恨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他讲到当年如何借钱给林秀琴治病。

讲到孩子出生后家里连米都没得吃。

林秀琴补充说。

“我们以为你会被好人家收养,没想到你吃了这么多苦。”

宇杰听完,眼神复杂,像是既愤怒又理解,半天没说出话来。

15

王晓春看宇杰这样,心疼得不行,忍不住说。

“小杰,你别多想,妈永远在你身边。”

宇杰点点头,转身对张伟民说。

“我得谢谢你们生了我,但养我的是我妈。”

他顿了顿,又说。

“你们要是真觉得愧疚,就别打扰我们的生活。”

林秀琴捂着嘴哭出声,张伟民连忙说。

“我们不抢你,只是想弥补点什么。”

他从包里掏出一张银行卡,推到王晓春面前,说。

“这里有点钱,算是我们的一点心意。”

王晓春盯着那张卡,脸沉了下来,说。

“我养小杰不是为了钱,你们拿回去。”

宇杰却轻轻按住她的手,说。

“妈,他们也是一片心意,收下吧,咱不用就是了。”

王晓春愣了一下,最终叹了口气,没再推辞,但眼神还是冷冷的。

张伟民见气氛僵硬,试探着说。

“宇杰,你要去北京上大学,我们能帮点啥?”

宇杰摇摇头,说。

“我有奖学金,妈也攒了钱,足够了,你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林秀琴忍不住说。

“宇杰,我们能不能留个联系方式?就想知道你过得好不好。”

宇杰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说。

“行,但别老打扰我妈,她受够了苦。”

王晓春听到这话,眼眶一热,拍拍宇杰的手,像是给他无声的支持。

16

那天晚上,张伟民和林秀琴在村里住了下来,村长张叔安排他们在老祠堂借宿。

王晓春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脑子里全是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她想起宇杰小时候一瘸一拐学走路的样子,想起自己背他上学的那些山路。

她又想起宇杰教她写字的夜晚,还有他考上大学时村里人的笑脸。

她还想起那些冷言冷语的日子。

村里人怎么说她命硬,捡了个“拖油瓶”。

天快亮时,她终于下定决心,起床去找张伟民和林秀琴。

把玉佩拿了出来。

她说。

“这是宇杰小时候带着的,留着给你们做个念想吧,别再来打扰他。”

林秀琴接过玉佩,眼泪又掉下来,说。

“晓春姐,谢谢你给了宇杰一个家。”

张伟民低声说。

“我们不会再来添乱,但能不能让我们送他去北京?”

王晓春想了想,点点头,说。

“行,但得问宇杰自己的意思。”

她转身回屋,轻轻推醒宇杰,把这件事说了,宇杰沉默了一会儿,同意了。

她还叮嘱宇杰。

“小杰,不管他们是谁,你记住,妈永远是你最亲的人。”

宇杰点点头,抱住她,说。

“妈,我知道,你永远是我最重要的家人。”

17

几天后,宇杰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北京报到,村里人早早来送行。

张伟民和林秀琴开了那辆银色奔驰。

停在村口,引来不少村民围观。

王晓春帮宇杰整理背包,把新缝的布鞋塞进去,叮嘱他到了城里多穿点。

宇杰笑着说。

“妈,我记住了,你在家也要多吃点,别老省着。”

村里的孩子们围着宇杰,吵着让他带城里的糖果回来。

气氛热闹又温馨。

张伟民走过来,递给宇杰一个新书包,说。

“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路上用。”

宇杰犹豫了一下,接过来,说了声“谢谢”,但眼神还是疏远的。

林秀琴红着眼眶,拉着王晓春的手说。

“晓春姐,宇杰有你这样的妈,真幸运。”

王晓春没说话,只是拍拍她的手,目光落在宇杰身上,柔得像水。

车开动时,宇杰从车窗探出头,喊。

“妈,等我放假回来给你做好吃的!”

王晓春挥着手,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下来,村里人也在一旁抹泪。

村里的老张婶拉着王晓春说。

“晓春,你养了个好儿子,村里人都为你骄傲。”

王晓春擦擦眼泪,笑着说。

“是小杰争气,妈没白吃这些年的苦。”

18

宇杰到了北京后,适应得很快,大学生活忙碌而充实。

他每个星期都给王晓春打电话,讲学校的趣事,讲新认识的朋友。

王晓春听着电话,笑得合不拢嘴,逢人就说。

“我儿子在城里可厉害了!”

张伟民和林秀琴偶尔会给宇杰寄点东西,衣服、书,或者点心。

宇杰收下后,总会先寄一份给王晓春,说。

“妈,你也尝尝城里的东西。”

有次寒假,宇杰带回一个新手机,教王晓春怎么用微信视频。

母子俩隔着屏幕聊天,王晓春看到儿子精神抖擞,高兴得直抹眼泪。

村里人听说宇杰在大学得了奖学金。

还加入了学生会,都夸他有出息。

王晓春逢人就笑,说。

“我家小杰说了,将来要带我去北京看天安门!”

她还在院子里种了棵小树,说是等宇杰毕业了,树也能长得高高的。

有次村里停电,王晓春点着油灯给宇杰写信。

写满了两页纸,全是叮嘱。

宇杰收到信后,打电话回来笑着说。

“妈,你的字越写越好看了!”

王晓春听了这话,乐得一晚上没睡,抱着信在屋里转了好几圈。

19

大二那年,宇杰在学校组织了一场公益活动。

帮农村的孩子募捐学习用品。

他把自己的故事讲了出来,讲王晓春怎么背他上学,讲村里人的改变。

活动反响很大,学校还给他颁了个“优秀学生”奖。

报纸上又登了他的事迹。

张伟民和林秀琴看到报道,特意赶到北京,想请宇杰吃顿饭。

宇杰想了想,同意了。

还特意带上了王晓春,让她也来城里看看。

王晓春第一次坐火车,紧张得一路攥着宇杰的手,到了北京眼睛都看花了。

吃饭时,张伟民和林秀琴小心翼翼地跟王晓春聊天,感谢她这些年的付出。

王晓春态度缓和了不少,说。

“过去的事儿就算了,小杰好好的就行。”

宇杰看着他们,第一次主动说。

“爸,妈,你们以后常来看看吧。”

林秀琴听到“妈”这个字,激动得筷子都掉了,哭着连连点头。

饭后,宇杰带王晓春去逛了北京的夜市,给她买了个小挂件当纪念。

王晓春攥着挂件,笑着说。

“小杰,妈这辈子没白活,见着大城市了!”

20

几年后,宇杰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好工作,留在北京发展。

他用第一份工资给王晓春买了件新棉袄,还带她去天安门看了升旗。

王晓春站在广场上,笑得像个孩子,说。

“小杰,妈这辈子值了。”

张伟民和林秀琴也常来北京看宇杰,每次都带点家乡的特产。

他们还在村里捐了笔钱,修了条路,村里人说这是宇杰带来的福气。

宇杰偶尔会跟亲生父母聊聊过去,慢慢理解了他们当年的无奈。

他跟王晓春说。

“妈,你是我的恩人,他们是我的家人,咱们都是一家人。”

王晓春笑着点头,说。

“你心里有数就行,妈只盼你幸福。”

每年春节,宇杰都会回村,带着张伟民和林秀琴一起,给王晓春拜年。

村里人看着这一家子,感叹说。

“晓春的苦没白吃,宇杰真是好样的。”

宇杰拉着王晓春的手,站在院子里,看着那棵长高的小树,笑得满足又温暖。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