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意昂体育介绍 134
#热点新知#
你能想象吗?一辆载着16人的公交车,正以数十公里的时速行驶在国道上,突然,司机眼前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这不是电影特效,而是9月22日,真实发生在四川眉山213国道上的惊魂一幕。
第一幕:“砰”的一声后,世界陷入黑暗
当天上午9点40分,驾驶员李林像往常一样,驾驶着16路公交车。行至义和桥附近时,灾难毫无征兆地降临——一块飞来的钢筋击碎前挡风玻璃,玻璃渣像子弹一样射向他的面部和双眼。瞬间,剧痛袭来,他的视力几近归零,脸部开始流血。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足以让任何人陷入恐慌。方向盘后面,是16个鲜活的生命;车窗外,是川流不息的国道。一秒的慌乱,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这考验的,早已不是技术,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责任本能。
第二幕:肌肉记忆下的“教科书式”救援
在一片黑暗中,李林做出了三个至关重要的决定,堪称“肌肉记忆”般的应急反应:
1. 稳握方向盘:失去视觉,身体平衡感也会丧失。他首先凭借残存的方向感和身体记忆,牢牢控制住车辆方向。
2. 减速、靠边、打双闪:这一系列操作,是驾驶员安全培训中的“保命口诀”。李林在剧痛中,精准地完成了它们,将车辆稳稳停靠在路边,而路边下方,正是一条河!
3. 呼叫救援:自己无法放置三角警示牌,他立刻高声请乘客帮忙拨打110。每一个步骤,都冷静得不像一个刚刚遭受重创的人。
这让我联想到此前一些关于公共交通安全的热点讨论。为什么我们反复强调“应急处置能力”?李林的行为就是最好的答案。所谓的“教科书式操作”,其实就是将安全规范内化为一种本能。在千钧一发之际,能救人的,就是这种经过千锤百炼的本能。
第三幕:最催泪的一问:“乘客都安全了吗?”
车辆停稳后,李林第一时间联系的,不是家人,而是公司安全技术部负责人李兰部长。他忍着剧痛,最关心的不是自己的伤势,而是接连追问:“李部长,车上的乘客有没有转运?车子摆没摆正?”
听到这句话,我的眼眶湿了。这是一个在自己世界陷入黑暗后,心里却依然亮着灯的人。他用手摸索着完成了停车,用耳朵聆听着救援的到来,最后用一颗赤诚的心,确认着他人的平安。这种超越了个人生死安危的担当,怎能不让人动容?李兰部长后来说:“当时听到他的话很感动,要不是他停好车,公交车坠河都有可能。”这绝非夸大,而是对英雄之举最朴实的肯定。
李林师傅的故事,是一场关于责任、专业与人性光辉的极致展现。他让我们看到,在平凡的岗位上,能绽放出多么不平凡的光彩。每一位恪尽职守的劳动者,都是我们社会安稳运行的“隐形英雄”。让我们向李林致敬,也向所有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的普通人致敬!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的世界才更多了一份安心与温暖。
#请您关注#谢谢您的支持
下一篇:天津上门甲醛治理附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