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破除就业年龄壁垒:构建全生命周期的职场公平生态

2025-07-29 意昂体育介绍 77

在2025年全国两会上,“35岁就业门槛”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我国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深化。

——当人口老龄化与技术迭代加速交织,40岁以上劳动者正陷入“代际挤压”的困境:既无法退休脱离职场,又面临年轻一代的颠覆性竞争,一旦失业便可能永久退出劳动力市场。这种“年龄红线”不仅是个体职业危机的缩影,更对社会稳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深层挑战。

当前,35岁以上求职者遭遇系统性排斥已成为普遍现象。智源研究院调查显示,超70%的35岁及以上人群在求职中遭遇年龄限制 ,某互联网大厂在招聘启事上直接注明“年龄要求35岁以下” 。

这种歧视正从企业蔓延至公共部门:高校招聘教师普遍设置35岁门槛,公务员招考年龄限制长期固化,形成“示范效应” 。更严峻的是,年龄歧视正向更低龄渗透,部分岗位甚至设置27岁、30岁分段限制 ,迫使青年人为规避“年龄陷阱”不得不延长学业,造成人才资源的结构性浪费。

曾经承接经济高速发展红利的高学历、高技能人群,如今成为“年龄歧视”的重灾区。

他们中不乏核心技术人员、企业高管,但在求职市场中面临三重困境:一是简历筛选环节被“年龄红线”直接过滤,某资深猎头坦言“40岁是我们的年龄红线”;二是猎头机会锐减,传统“资深”优势在“高龄”标签下被消解;三是托关系面试仍遭质疑,部分企业更倾向录用薪资预期较低的年轻员工。这种困境在科技、金融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尤为突出,37岁大厂中层闻烜失业后经历7个月求职,投出百份简历仍难觅机会,最终不得不接受薪资大幅缩水的新岗位 。

40岁以上失业群体往往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他们中60%以上为家庭唯一收入来源,房贷、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支出占家庭总收入的70%以上。然而,社会支持体系对此类人群存在显著缺位:现行失业保险覆盖不足,再就业培训针对性弱,灵活就业保障机制尚未健全。正如中国人民大学李育辉教授指出,中年失业可能引发“家庭不稳定的连锁反应”,甚至导致社会焦虑的代际传递 。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重构了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传统岗位加速消失的同时,新兴职业对数字化技能提出更高要求。

樟树市人民政府调研显示,近60%的35岁职场人因知识技能更新滞后,在竞争新岗位时力不从心 。这种“技能鸿沟”在传统媒体、制造业等行业尤为明显:部分编辑记者难以适应短视频制作,技术工人无法操作智能化设备,最终成为产业升级的“淘汰者” 。

企业追求“青春红利”的动机,加剧了年龄歧视的制度化。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程阳指出,企业设置年龄门槛的深层原因包括:一是控制用工成本,高龄劳动者往往伴随更高薪资预期与医疗支出;二是公务员、国企招聘的年龄限制形成示范效应 。

这种成本导向的用人策略,在互联网、金融等高强度行业尤为突出,某大厂裁员时优先“优化”35岁以上员工,因其薪资水平通常是应届生的2-3倍 。

当前,“年龄即能力”的刻板印象仍主导劳动力市场。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显示,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已从1985年的32.25岁升至2022年的39.72岁,但社会对大龄劳动者的接纳度并未同步提升 。

制度层面,《就业促进法》尚未将年龄明确列为禁止歧视事由,司法实践中劳动者举证难度大,企业违法成本低,导致年龄歧视长期难以根治 。

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建议,应尽快修改《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将反年龄歧视纳入法律规制,明确用人单位举证责任,并建立公益诉讼制度 。

同时,需清理现有政策文件中的年龄限制条款,例如高校教师招聘的35岁门槛、公务员招考的年龄上限,通过专项行动方案推动制度性变革 。

一是建立大龄劳动者专项培训基金,针对数字化、绿色经济等领域开展定向技能提升。广西、浙江等地通过零工市场建设,为40岁以上群体提供家政服务、社区配送等灵活就业机会,同时配套意外伤害保险与社保补贴 。

二是推动公共部门带头破除年龄壁垒,山东、贵州等地已将事业单位部分岗位年龄放宽至45岁,北京、辽宁等地企业也在招聘中取消年龄限制 。三是探索“渐进式退休”与“弹性工作制”,允许50岁以上劳动者自主选择工作强度,实现职业生命周期的平滑过渡。

企业需转变“年龄即成本”的短视思维,建立基于技能、经验与绩效的评估体系。例如,某国有文化科技企业通过技能测试与项目模拟,录用45岁以下资深从业者,其创新能力与项目管理经验显著提升团队效能 。同时,可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推动“银发人才”与青年员工的“传帮带”机制,实现代际知识共享 。

劳动者需增强“终身学习”意识,通过在线课程、行业认证等方式更新技能。例如,传统媒体从业者可学习短视频制作与数据分析,技术工人可考取智能制造相关证书 。此外,探索“斜杠职业”模式,将兴趣爱好转化为第二职业,如律师转型职业规划师、教师成为知识博主,拓宽收入来源渠道。

破解年龄歧视的终极目标,在于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职场公平生态。

这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与个人的共同努力:政府通过立法与政策引导破除制度性障碍,企业以能力导向重构用人标准,社会倡导多元包容的人才观,个人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升竞争力。正如中国经济网所指出,新技术应用虽带来挑战,但也催生出人机协同师、算法伦理顾问等新兴职业,为大龄劳动者提供转型机遇 。

当“年龄”不再是职场的标尺,而是经验与智慧的勋章,我国方能充分释放人力资源潜力,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深度转化。这不仅是对个体尊严的捍卫,更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图片或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作者联系,如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责任文章。

#热点观察家#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