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烟花秀完雪山变“垃圾山”,当地人默默收拾残局,网友吵疯了

2025-10-09 产品展示 153

那天早上六点多,我就把车停在了349国道边上。

一个岔路口,导航上写着“翁塘”。

天冷得很,才四度,我穿了抓绒再套羽绒服,手还是冰的。

蔡国强和始祖鸟前几天在这儿放了场烟花。

叫什么“升龙”,搞得很玄乎。

网上吵翻了,说艺术也行,环保问题更大。

我就是想来看到底咋样。

空气里一股柴火味,混着新鲜牦牛粪的味道。

高原上这味道太熟了,小时候在那曲住过一阵,天天闻这个。

抬头是卡若拉冰川,白茫茫一片,底下是草甸子,绿不绿黄不黄的。

路边还有几块青稞地,长得不高,风一吹就晃。

这片草甸看着没啥特别。

从国道往里走,小路还能通车,估计他们运烟花就是走这儿。

说是放完以后做了“翻土修复”,可我转了一圈,没看见新翻的地,也没见补种的草苗。

央视之前拍到过,地上有黄色的烟花包装纸。

还有人用无人机拍到残骸被运走的画面。

但他们说用了“无污染材料”“盐砖引走小动物”……听着像话术。

首都师大那个顾老师说得对,高山草甸不能随便翻土。

表层那点土金贵得很,全是植物腐烂攒下来的营养。

你一挖,好土埋下去,底下石头渣翻上来,草怎么活?

要我说,他们要是真没翻土,反而是好事。

至少没瞎折腾。

再说那个“盐砖”。

鼠兔爱吃盐,这点没错。

可这儿不止鼠兔早上我看到好多小鸟,在草尖跳来跳去,灰扑扑的小身子,飞得低。

烟花炸起来那么响,闪光刺眼,烟又浓,它们吓跑了能去哪儿?

高原上没树,没洞,飞远了可能就回不来了。

生态这东西,在平原上你觉得无所谓。

到了四千五的海拔,才知道多难维持。

一棵草长三年也就巴掌高,踩一脚就得等十年。

那些烟花壳子扔在这儿,降解?少说得三五年。

更麻烦的是水。

冰川化了往下流,变成小河,再汇进雅鲁藏布江。

我们喝的水,洗澡的水,说不定哪天就经过这儿。

你说这事跟咱没关系?

我在热龙乡问了好几个人。

饭店老板、养路工、旅馆前台,都说不知道放烟花的事。

只有一个小伙子刷抖音看到过视频,问他啥感觉,他笑笑说“看着挺亮”。

你说搞“在地营销”,结果本地人全蒙在鼓里。

这不是笑话是什么?

但我走的时候看见另一幕。

山坡下几十个妇女,一人拎个编织袋,沿着路边捡东西。

有人骑三轮车来的,也有开“老头乐”的。

她们说有人给钱,一天一百五,让来捡垃圾。

我蹲下看了眼,有些圆片像是烟花零件,灰色塑料壳,没见过的型号。

她们也不清楚是不是这儿留下的,只说“反正不是自然长出来的”。

对面山上还有人在装围栏。

一群中老年人,跟着个年轻包工头喊号子,钉木头桩子,拉铁丝网。

那人说是做围栏生意的,接了个活,也不知道为啥突然要补这块地。

我在349国道来回走了两天,见过好几次这样捡垃圾的人。

基本都是中年女人,穿着厚外套,手套破了也不换。

在这地方弯腰一次,喘半天。

可她们还在捡。

路边观景台有个垃圾桶,是旧汽油桶改的,上面喷着“热龙环卫”四个字。

歪歪扭扭的,但结实。

比始祖鸟发的那些声明实在多了。

其实户外品牌想搞活动,我能理解。

你看猛犸象以前纪念登顶马特洪峰150年,用灯光打出攀登路线,晚上看像星星连成线。

不扰民,不破坏,还讲历史,人家就把事办成了。

始祖鸟呢?选的地方是对的,卡若拉冰川确实容易到,背景也壮。

可方式错了。

现在气候变暖,冰川每年退半米,数据摆在这儿。

你不去呼吁保护,反倒在这儿放烟花,烧化学药剂,这不是反着来吗?

今年还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

你要真想“在地”,不如请当地人讲讲雪山的故事,请牧民唱个古调,拍个纪录片。

比搞一场半夜炸山的秀有意义多了。

临走前我吸了会氧气,顺手捡了一袋垃圾。

不多,也就十几个塑料片和纸屑。

我知道这点事改变不了啥,但总比站着不动强。

喜马拉雅一路上,还有多少袋子没人捡?

与其花几百万做烟花秀,不如赞助几个村子买垃圾车,雇人定期清。

品牌想红,没问题。

可别拿雪山当背景板,拿草甸当试验田。

你搞一次“奇观”,后面得有多少人默默擦屁股。

生态一旦坏了,几十年都缓不过来。

当地人不懂什么叫“可持续发展”,但他们知道,牛吃的草不能有塑料,喝的水不能有脏东西。

他们做的事,比任何PPT都真。

下次谁再来搞艺术,先问问这片土地答应不答应。

也问问那些弯着腰捡垃圾的人,累不累。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