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一年倒闭近20万家,奶茶店已成为创业“黑洞”

2025-07-11 产品展示 157

从各路高手争霸,到现在乱成一团糟,这么多年来一直非常火爆的茶饮买卖,怎么就走到了这一步呢?

今年前六个月,“圆真真”这个网红奶茶店的老板谢瑶,摆路边摊卖奶茶的新闻让大家议论纷纷。

圆真真在2019年开始营业,最火的时候开了300家店,一年的收入接近4000万元,当时特别引人注目。

可是好景没持续多久,到了2022年上半年,因为一些大品牌快速开店,还打起了激烈的价格大战,圆真真的生意就一落千丈,资金开始跟不上了,只好一个接一个地关掉好多门店。

到了2023年底,圆真真的最后一家直营店关门大吉,这时他们已经亏了上千万元,连创始人谢瑶都不得不在路边摆起小摊卖奶茶。在谢瑶分享创业故事的视频下面,有个加盟商留言抱怨:“你亏了1000万,我跟着加盟却亏了20万,都是拜你所赐。”

真让人觉得可惜,谢瑶和圆真真的那些倒霉事儿,在圈子里居然没几个人在意。大家都太迷恋那股热潮了,根本没注意已经响起的危险信号。结果等到事情糟糕到极点,想跑都来不及了。现在看来,奶茶这行当关门大吉的风潮是越来越猛了。

据统计显示,从去年11月到今年11月这短短13个月里,竟然有近20万家奶茶店关门大吉。这波关门潮影响的不只是那些曾雄心勃勃要开到万家店的大牌子和它们的加盟商,还有很多被创业热浪卷进来、想分一杯奶茶羹的小老板们。

“19万7千人民币”这个没温度的数字背后,藏着的是大公司股价和业绩的惨淡,还有成千上万创业者和加盟商赔进去的钱,以及众多破碎的梦想。

奶茶店大批关门,场面挺壮观。

能活上个一年半载就算是“活得长了”。

要是现在开个奶茶店创业,能撑多久呢?

这张图片是从图虫创意那里找来的。

店家们说的生存情况真让人难过:有的只能撑半年,有的缩短到3个月。相比之下,要是能开个一年半载,那简直就是“老寿星”了。

王汪汪拿出了攒了5年的钱,开了家属于自己的奶茶店。从设计店铺标志、包装,到找地方买原料,全都是她自己一个人搞定。她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多,结果不但没赚钱,反而亏了30万。到了8月底,她实在撑不住了,只好把店关了,及时止损。

王汪汪从种地的行当转到开奶茶店,心想只要有了独家配方和稳定的原料进货渠道,开店就稳赚不赔。可没想到,最后在挑地方、宣传运营还有跟各种平台打交道时,因为不懂行吃了大亏。

跟王汪汪自己创立品牌不一样,栗子选择加盟了一个在当地名气不大的三线茶饮牌子,总共花了40多万。店铺二月开张,没想到却在八月暑假这个本该生意兴隆的时候倒闭了,总共才撑了不到半年。

打算开店那会儿,栗子觉得加盟个不那么出名的牌子更划算,因为大牌加盟费轻轻松松就要上百万。可没想到,这省下的钱也有代价,就是牌子没啥名气,管理也很随意。

店铺关闭后,她在朋友圈里抱怨品牌公司:“一开始总公司满口答应会给予各种支持,结果他们的运营办法就只有搞些打折促销,对提升品牌形象的事根本不重视。”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那些想开店的人,开奶茶店时,千万别选那种不上不下的二线牌子,那可是个“大坑”。“要么就挑个最便宜的,图个实惠;要么就选个大牌子,稳当点。”

栗子没想到的是,很多加盟了大品牌的创业者们其实也没能幸免。

这张图片是从栗子的小红书主页上找的。

冰冰加入了一个特别火的大牌子,从去年8月份起,她陆陆续续开了三家分店,可一直到今年10月,加起来亏了有200多万呢。

快到12月时,冰冰说打算关掉一家店。因为在经营中和品牌方老是闹矛盾,冰冰就在社交平台上发了好些帖子,好好吐槽了一番。

有的人开店才一个月就不得不关门了。

回收二手设备的数量实在太多了,忙都忙不过来。

对于那些只看得到餐饮生意冰山一角的加盟商和创业者来说,专门回收二手餐饮设备的商家们,就像是“餐饮界的清洁工”,他们见过太多更糟糕、更心酸的场面。

刘大哥在成都专门回收二手设备,他说今年国庆假期一结束,成都好多奶茶店就纷纷关门大吉了,其中不少还是大家常听说的连锁品牌。有一天特别忙,他连续帮了5家同个牌子的奶茶店完成了“退场”。

“国庆期间,哪个奶茶品牌都不好过啊。”刘哥感叹道。

阿飞在佛山搞回收,这半年来,他在社交平台上发的回收视频比卖东西的视频多多了。到了10月中旬,他去佛山禅城的一个商场,把一家奶茶店的设备给回收了。你猜怎么着?这家店老板一个多月前刚从阿飞那儿买的这套设备,还是九成新呢!

“开店才没几天就关门了!”啊飞大吃一惊,他压根儿没想到这批设备这么快就得换主人了。

小五也做餐饮设备回收,他注意到,现在奶茶店倒闭不是单个单个来,而是一批一批地走。就在最近,他在长沙一下子回收了三个很火的奶茶品牌加盟店的家伙什儿。这三家店都是一个老板加盟的,小五说,这位老板亏了好几百万呢。

说真的,奶茶店关门的浪潮,现在也让二手奶茶设备回收这行当热闹起来了,连那些专门清理餐饮店遗产的人都忙不过来了。就像刘哥讲的,“设备多得收都收不过来”。而且,因为等着被回收的设备堆成山了,这些回收人员也开始挑三拣四,不再是什么都要了。

广州的二手器械买卖场所,由红餐网拍摄记录。

超哥是专门回收茶饮设备的,他告诉红餐网,现在有些牌子的设备他们都不收了,因为收了也难出手,最后只能当废铁卖了。他和很多同行现在都只挑那些容易脱手的设备来收。

想知道东西好不好卖,通常就看这个品牌在市场上火不火,还有多少人想加盟开它的店。”超哥说。

冷风吹得刺骨,就连那些大牌公司也过得不容易。

挺让人感慨的是,栗子、王汪汪、冰冰这些人都不谋而合地在社交网站上聊起了关店的感受,结果他们的帖子下面,不光聚集了一堆同样心有不甘、互相倒苦水的同行,还有不少新手小白跑来围观学习,打听各种奶茶品牌的加盟费用和开店门道,梦想着也能在奶茶行业分一杯羹。

他们被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压根没想到茶饮界现在变化可大了,不光是新手创业者头疼,就连那些以前牛气冲天的大牌子,现在也忙得焦头烂额,顾不上其他了。

据说,过去一年里,有不少茶饮店大量关门,这里面还包括了很多原本就站在行业顶尖的大牌子。

茶百道在今年4月正式成为了上市公司,上半年它新开了826家加盟店铺,不过同时也关掉了245家,这差不多就是每新开3到4家店就会关掉1家。而被称为“茶饮界的领头羊”奈雪的茶,仅仅在第三季度就关闭了89家直营店,更早在年初时,它还彻底停止了旗下子品牌“台盖”所有门店的运营。

那些还没上市的茶饮牌子,它们没公布具体数据,但根据外面一些机构的统计,好几个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大牌子,关掉的店比新开的店多多了。特别是有个牌子,情况挺不妙,关了一千多家店,尤其在一线城市和新一线城市,这些地方本来是新茶饮竞争最激烈的地方,损失特别大。

今年夏天,特别是第二和第三季度,大品牌关店特别多——那时候南方还正处在消费热的时候,可一些生意不好、没啥起色的店铺就已经撑不住关门大吉了,这足以看出它们经营得多艰难。

除了那些一线的大牌子,不少以前在网上火过一阵子的网红品牌和本地的连锁品牌,也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好比那个被人叫做“重庆本地茶颜悦色”的一只酸奶牛,上半年从30个城市撤场了。2022年,一只酸奶牛不光在重庆火,还迅速往外地开分店,店铺数量猛增到上千家,但今年开始,它的扩张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这张照片是从红餐网那边拿来的。

以前还挺火的伏小桃,今年在杭州、北京这些地方关了不少店,门店数量从最多时的230多家一下子掉到了10家左右。那个一开始特别火的奶茶黑泷堂,最风光时有2000多家店呢,现在也就剩200多家了,关店关得那叫一个快。

小店一个个关门大吉,就连那些大品牌开的加盟店、直营店也都过得不容易,好多做茶饮的人都被困在这场难熬的生存大战里,找不到出路。看到这番景象,真让人纳闷,奶茶这行当以前那么火,咋就变成现在这样了?

大品牌竞争激烈连累了小店铺,

打价格战真的“毁所有”吗?

茶饮行业现在碰到难题,是因为好多事情一起影响造成的。

近几年,茶饮这行当火得不行,各大品牌都忙着抢地盘开店。加上工作竞争激烈,好多年轻人不想在办公室里卷了,都跳出来开奶茶店。这么一来二去,茶饮店就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没多久就多得数不过来了,供大于求啦。

据说,2023年上半年就有好几个大牌想要开到一万家店,而且,它们中的好几个还打算一整年新开3000多家门店呢。

一年里门店数量猛增3000家,也就是说差不多每天都要新开8家店。这样一来,各大品牌都抢着占好位置和找优质加盟商。可是好资源就那么点儿,定下的目标又不能变,品牌方只能放松点要求:原先规定一公里内只能有一家店,现在改成500米内也可以了,因为你不占这个位置,对手就占了;加盟保证金可以少交点,加盟商的经验也不那么重要了,你要是不让他加盟,他可能就跑到别家去了。

为了快点开店就放松加盟要求,这其实是对加盟商的不上心,也给以后店铺的运营留下了麻烦的种子。

再者,因为东西太多又都差不多,店铺生意变得超级难做。压力山大之下,各个牌子都失去了理智,开始搞起“价格大战”这种怪招,结果让店铺的钱袋子更快瘪了下去。

现在奶茶店到处都是,可喝起来味道都差不多,这是很多奶茶迷的直观感受。茶饮这行当,产品越来越像双胞胎,问题就出在品牌创新力度不够,还有就是想新花样的心思不够。大家都一门心思追求快速赚钱和低成本,结果就这样啦。

最近,像小红书、抖音这样的社交APP上,流行起了“自己动手做网红奶茶店同款”的风潮,比如一点点家的“茉莉奶绿”、茶百道的“泥石流”这些网红饮品,都成了大家模仿的热门。大家这么喜欢DIY饮品,其实从侧面反映出奶茶店的原料、做法还有品质控制,并没有太多独到之处,想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挺难的。不管是今年超火的轻乳茶,还是老派的水果茶,情况都差不多。

这张图片是从小红书上找来的。

味道上没啥大区别,消费者也就不太会专一喜欢哪个牌子。这时候,各大品牌能想到的最简单、最直接,好像也挺管用的办法就是:打折降价。

据统计,从2021年开始到现在,国内差不多有30个奶茶连锁店的品牌,它们每杯奶茶的价格都便宜了,不过像蜜雪冰城这种已经很便宜没法再降的品牌就没变。特别是奈雪和喜茶这两个走高端路线的,三年里它们的价格分别降了10.7元和10.4元,比其他家降得都多。就连那些本来定价就不高的,比如Coco都可、书亦烧仙草这些品牌,也还在不断降价呢。

今年,新茶饮行业的价格大战越来越火爆。各家品牌纷纷给产品加上各种折扣和优惠,硬是把价格压到了10块钱以内,这都快成了那些中等品牌的标配了。好多牌子都紧盯着蜜雪冰城那个10元以下的价格区间,拼命往里挤。

通过降价竞争,也许能短暂地吸引更多顾客和订单,但这肯定会减少赚的钱,而且还会让下面的员工和加盟商承受不少压力。

这就得说说第三个事儿了:那些大牌因为竞争太激烈,自己挑起价格大战,结果让独立小店的日子更难过了,生存空间被越挤越小。

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茶饮店大多都是连锁店,能独自经营多年不被淘汰的小奶茶店已经非常稀少了。不过,在之前的快速开店热潮中,很多茶饮品牌都跑到县城甚至乡镇去开店,抢占了当地很多小店的市场。

面对大品牌的大力推广,那些小店铺在名气和营销手段上都落在了后面,味道和价格都差不多时,顾客往往更偏爱大品牌。而且,由于资金不够雄厚,很多小店铺最终都难以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店铺大肆扩张让市场东西太多卖不动,大家只顾着打价格战,让整个行业的钱都不好赚了。现在市场上店多客少,大品牌仗着自己大,拼命挤压小店铺……这些问题一个接一个,压力越来越大,形成了一个没法打破的坏循环。就好像命运的安排一样,把几乎所有的参与者都拉进了这场谁也赢不了的竞争游戏里。

现在,仅仅一年的时间,就有快20万家奶茶店关门大吉,整个奶茶行业碰上了超级大的难题。做这行的人啊,也得放下老想着要扩张的心思,认认真真琢磨一下,以后的路究竟该怎么继续走下去了。

经过一番激烈的变动和调整之后,

茶饮这行当,还能找回最开始的那份纯粹吗?

要是从喜茶2017年大火那会儿算起,新式奶茶这行当已经风风火火地发展了七年。这七年间,奶茶店和爱喝奶茶的朋友们数量都嗖嗖往上涨,但这种火箭般的增长速度肯定不能一直维持,慢下来是早晚的事儿。

虽说奶茶行业的发展速度慢了下来,但这不代表它就没戏唱了。万联证券的研究报告说,到2027年,咱们国家的现做奶茶市场能长到5118亿的大蛋糕呢!从2023年到2027年,平均每年大概还能长19%,虽然比不上最火那会儿,但后劲还是挺足的,还有不少机会等着我们去发现。

▽这张照片是从图虫创意那儿找来的。

放慢脚步吧,这说明游戏规则早已大变样了。大品牌不能再想着靠亏钱来扩大规模,新加入的创业者们也得明白,茶饮的火爆时期已经结束了。不管你是谁,要想继续混下去,就得适应这些新变化,还得根据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意经。

首先,别再瞎折腾了,得踏踏实实做生意,稳稳当当发展才是长久之计。

喜茶是业界的佼佼者,它早早就开始转变方向了。今年9月中旬,喜茶说不再打价格战了,意思是“不跟风做一样的便宜货,不搞内部低价竞争”,而是想尝试更多有新意的产品种类。另外,它现在开店不只图数量多,更看重店的质量。加盟政策也变了,对开店的速度和数量管得更严,不再急匆匆地到处开店,而是要实实在在提升新店和老店的运营水平。

每个牌子的状况都不同,比如那些正火得不行,关店很少的品牌,当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继续开店,稳稳当当地扩大规模。但要是那种一边开着新店,一边又关着老店的品牌,现在就得停一停脚步了,得专心改进门店的经营模式,把现有的加盟商管好,别再一股脑儿地乱开店了。

得说一下,管理加盟商这事儿上,“强者愈强”的现象估摸着会越来越突出。那些厉害的、质量高的加盟商,会更快地向大品牌靠拢,慢慢形成一些地区性的大加盟商或者加盟集团,这样一来,普通创业者能分到的资源就越来越少了。

另外,打价格战只是暂时应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哪个品牌能一直这样拼价格。要想真正留住顾客的心,关键还得看产品本身的质量。

虽说没有哪种饮料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自从现做茶饮开始流行,也确实火了不少全国各地的明星产品:喜茶的多肉葡萄简直就是水果茶界的明星,一个人就带动了整个水果茶的热潮;奈雪呢,靠霸气玉油柑这种特别的搭配,让冷门水果也走上了前台;还有霸王茶姬的伯牙绝弦,听说都卖出了6亿杯!这些热门饮品,才是奶茶行业的灵魂和关键,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掏腰包。

这张图片是从霸王茶姬那里来的。

就像之前提到的,现在大家口味都差不多,各个牌子的东西都没啥特色了,顾客分得越来越快,接着就是不停的价格战,这对牌子和消费者都不好。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只能回到产品本身,多花心思做出让顾客更喜欢、更有自己特色的东西。你看喜茶,不是说不再打低价战了嘛,可能就是因为他们新上的那个“纤体瓶”植物茶系列,一个半月就卖了1000多万杯,这才让他们又找回了信心。

第三,现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比的就是品牌的整体本事了。不光是产品研发、品牌怎么推广、管理加盟商这些,就连背后的供应链、物流这些环节,都变得特别重要,都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以,品牌方得使劲提升自己,把不足的地方都补起来。

比如说,为了提高管理上的效率,不少品牌现在都跟上时代的节奏,开始进军AI领域了。就在不久前,蜜雪冰城出资创办了雪王爱智慧科技(郑州)公司,主要做人工智能基础软件的开发等工作。而且啊,今年一开始,蜜雪冰城又弄了个智慧供应链子公司,打算通过AI技术来让供应链和仓储管理变得更高效。

最终,因为内部竞争激烈的情况不是很快就能解决的,所以预计会有更多品牌会走出国门,去海外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以此来减轻自身的压力。

拿霸王茶姬来说吧,虽然大家一直议论它要去美国上市,但这事还没个准儿,不过它已经用别的方法打开了美国市场的大门。有报道说,霸王茶姬打算在2025年春天进军美国,头几家店会开在加州的尔湾和洛杉矶。

很久以前,不少大牌就已经结队进军欧洲、东南亚这些地儿了。特别是东南亚,简直就是商家必抢的黄金宝地:蜜雪冰城2018年就在越南开了第一家自己的店,现在已经是东南亚挺有名气的奶茶连锁店了;喜茶出海的第一站也是东南亚,2018年在新加坡开了第一家海外分店;奈雪也不甘落后,去年12月在泰国曼谷开了家很炫的直营店。

跟国内比起来,海外的现做茶饮市场开始得较晚,还没啥有名的本地牌子,所以还有好多增长的机会等着发掘。就拿现在奶茶品牌都很关注的东南亚来说吧,华安证券的研究报告说,2023年那边现做茶饮的总销售额大概是63亿美元,只占了整个现做饮品市场的三分之一,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呢。预计未来五年,每年的增长速度都会超过20%。再想想那边的气候、位置这些条件,夏天长又热,简直就是奶茶消费市场的天堂,啥有利条件都有了。

说白了,世界这么大,能卖奶茶的好地方还多着呢。不过,出海可不是稳赚不赔的买卖,得考虑当地的饮食习惯、政策不同,还有供应链咋管理这些问题。但老是跟别人抢饭碗也不是办法,主动去找找新的增长点,这对品牌和整个行业来说,肯定是更长久的好事儿。

最后想说的话

经过在镜头前的发声,谢瑶又慢慢找回了以前的自信,她开始深入琢磨自己之前的失败。每当回想起那段糟糕的创业日子,谢瑶总会不停地说起“太过自信”这事儿:她不惜重金投广告、做推广,只为了打响名气;在店铺大规模扩展时,她拒绝了资本的投资;门店收入开始减少时,她没及时刹车,反而花更多钱去升级;她还特别喜欢开大店……

当谢瑶做出那些决定时,她认为奶茶行业会继续火下去,可没想到这么快就被现实狠狠教训了一顿。谢瑶和圆真真的遭遇,其实也不是个例。

那些把全部积蓄都拿来开店,结果却不得不关门的创业新手,还有那些抢着加盟,却又匆匆关门减少损失的加盟商,以及那些大肆开店,最后却大批关张的知名品牌,多多少少都是吃了盲目自信和错估行业走向的亏。

看看现在,还是有很多人想挤进奶茶这行当——就算大家都知道这行竞争已经超级激烈,像一片血海了,还是想试试运气,看能不能捞到点可能已经没影的好处。

不得不说,餐饮这行当创业起来相对容易,特别是做茶饮,简直是餐饮里的新手村。以后肯定还会有不少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上班族想来试试水。但看了那么多失败的例子,那些想投身奶茶界的新人们可得琢磨琢磨:开茶饮店可不是稳赚的好买卖,往后挣钱只会更难。没点儿准备,千万别一头扎进去。

#百家说史# #6月发文冲刺#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