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产品展示 69
每次国足踢完大赛就“消失”,这事儿真有点意思。上个月刚在世预赛上被揍了个灰头土脸,第二天立马宣布球队原地解散,整个队伍嗖一下就没了,球员们各回各家。等到下回集训哨子再吹响,好家伙,重新拉出一支“新军”。你看去年10月打澳大利亚,场上呼啦啦一堆陌生面孔,中甲刚冒头的小将、归化名单里的“洋面孔”……球迷还没看清楚张三李四,比赛又稀里糊涂输掉了。足协这招“打散重组”,就像家里墙皮掉了糊层新纸浆,表面光鲜亮丽,盖住的还是里头的朽木,纯粹拆东墙补西墙的把戏。
更狠的是球迷,直接掐上了足协的钱袋子。2020年,足协一拍脑门说球队名字不能带企业名了,得叫个什么“龙”啊“虎”的才够气派。结果呢?蒙牛、上汽这些真金白银往里砸的金主转身走了,人家把钱转手投向了女足姑娘们。等到了2022年,足协一掏账本,好家伙欠着12个亿,广告收入像冰块放太阳底下似的,肉眼可见地缩了水。这明摆着是赞助商用脚投的票——老子不跟你们玩儿了!再往前倒,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球迷齐刷刷抵制某牛奶品牌,硬生生把国足当时的“奶罐子”给掀了。这“断粮战术”掐得准,掐得狠。
想想当年国足多风光,2015年签了个12年10个亿的球衣大单子,排场比阿根廷队还大。再看现在?连省里搞个业余联赛都得找京东大哥“管饱”,整个局面有点滑稽了。这落差,说到底就是球迷手里那把无形刀砍出的大口子。
足协也不是坐以待毙,转头就去搞“归化军团”。当年恒大带头撒了将近20个亿,引进一堆“超级外援”指望着借外力冲世界杯。结果呢?闹剧一场。高拉特磨磨蹭蹭好几年愣是没给国足穿上一次球衣;费南多上了场也跟隐身似的没动静。这些“归化猛将”最后没几个还留着中国护照的。20亿啊,换回来个啥?水泡都没冒几个。典型的烧钱买了个寂寞,搞足球不行,搞表面功夫倒是心思活络。
现在的画面就变成了一场滑稽的你追我逃:一边是足协每次大赛后熟练地“拆散队伍”,跟过年炸炮仗似的散得飞快,舆论的火力瞬间没了目标;另一边球迷瞪大眼盯着资方下手,你们拆队?行,我们断你的粮草!足协再换花样,弄个什么“江苏城市联赛”招揽京东、伊利来充门面。可你看足协自己的账本,青训的钱连年往下掉——赞助商塞进来的票子,压根没流到真正的根基上去,大概都进了“国家队面子工程”的口袋了。
这出大戏最扎眼的大概就是去年东亚杯。咱们国家队球员带着140件行李浩浩荡荡到了韩国,光医疗箱就装了23件,排场拉满。结果一上场,啪一下被人家灌了3个,输得那叫一个干净利落。难怪网友们火气大:本事不大,家伙事倒是堆得满!这不就是典型的“差生文具多”么?这场面,又把观众的火给点着了,新一轮抵制赞助商的声浪马上来了。
说到底啊,中国足球这场闹哄哄的猫鼠游戏,本质上就是信任两字彻底碎了渣。足协花招百出,又是拆队伍又是拉人头,无非是想继续端着这个早就被扒干净了的空架子,试图用新瓶子装陈年酸醋。球迷呢,认清了套路就掐住七寸搞制裁,戳破皇帝的新衣那层纸。
国足的未来究竟是在哪儿?是靠继续去归化几个光鲜亮丽的花架子球员充门面硬顶,还是能像咱们女足那样硬是用脚底板一步一步踢出成绩、把赞助商和球迷的心真正拉回来?看着足协前两年那波瞎忙活,花了20亿买教训还死不悔改的样子,这事儿悬乎得很。说到底,足球这东西,场上真本事说话,场下人心聚拢,玩再多花活也只是个包装箱——里头有没有货,迟早要打开露相。真要是连京东小哥都得被迫为这花架子当快递配送,这箱足球的包裹,配送信息怕是该改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