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印度制造真相揭露,政策补贴成了纸上画饼,外资企业信任正在瓦解

2025-07-27 意昂体育介绍 126

印度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公开揭露“印度制造”的残酷真相:号称本土生产的电视机,80%零部件竟依赖中国进口。

这记重拳直击印度制造业软肋,将“组装车间”的现实摊在阳光下。

苹果手机印度产外壳50%的惊人报废率,制造业GDP占比跌至60年最低点,都在诉说同一个事实:没有自主产业链的“制造强国梦”只是空中楼阁。

拉胡尔·甘地站在社交媒体X的聚光灯下,矛头直指莫迪政府的“印度制造”计划。

他甩出一组数据:印度组装的电视机中,8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

所谓本土制造,不过是拧拧螺丝的流水线作业。

同样的剧情在苹果手机生产线上重演。

塔塔集团在霍苏尔的工厂负责制造iPhone外壳,但一半产品因质量不达标被苹果退回。

50%的报废率,暴露了印度高精度制造的短板。

更讽刺的是,这些印度工厂只生产外壳,核心部件全是中国造。

印度制造业的衰退早已有迹可循。

过去十年,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5.3%暴跌至12.6%,创下60年来最低纪录。

莫迪曾承诺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工厂”,但现实是“组装车间”的标签越贴越牢。

问题根源在于基础设施的全面塌方。

印度输电网络损耗率高企,港口集装箱处理效率不足中国的零头。

一条公路修三年,工厂电力时断时续,物流成本比中国高出30%,企业还没开工先栽跟头。

劳动力数量庞大,却撑不起制造野心。

印度工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到8年,仅5%为熟练技工,文盲率高达50%。

反观中国工人14年的平均教育时长,技术培训体系成熟,流水线上一个手势就能心领神会。

政策补贴成了纸上画饼。

莫迪政府豪掷230亿美元激励本土制造,实际发放进度只有8%。

小企业家抱怨税负沉重,政策朝令夕改,而巨头垄断资源,创新土壤寸草不生。

产业链的残缺更让印度举步维艰。

高性能扬声器必需的稀土磁体,100%依赖中国进口。

太阳能板、电动汽车零件甚至药品原料,中国供应链一断,印度工厂立马停摆。

种姓制度则给制造业套上无形枷锁。

高种姓工人拒绝听从低种姓主管指挥,流水线协作沦为奢望。

南北语言割裂、邦政策各自为政,全国122种语言让管理雪上加霜。

外资企业对印度的信任正在瓦解。

特斯拉因关税僵局放弃建厂,苹果因品控问题拖累全球销量。

印度失业率飙升至9.2%,但工厂依然招不到合格工人。

拉胡尔·甘地的呐喊撕开了华丽表象:“没有自主生产链,印度永远只是组装工。 ”

当中国在机器人、光学技术上领先十年,印度还在为拧紧一颗螺丝买单。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