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9 新闻动态 199
“今年假期怎么过?”在社区活动室里,几位老人刚聊这个话题,有人已经计划着买礼品、走亲戚,还有人担心东西囤多了用不完。双节体放假八天,看似热闹,其实不少细节值得提前琢磨,否则一不留神就踩坑。
先说送礼这事。每到中秋、国庆,不少长辈习惯提前采购月饼、水果等礼盒准备送给子女或亲友。但最近超市导购提醒,今年月饼销售高峰反而在节后,当天还会有打折促销。如果赶早买,一来价格偏高,二来收的人未必领情。有位李大妈本想给儿女带份心意,但听说现在年轻人讲究简约,她干脆撤回了购物计划。“其实该是晚辈孝敬长辈,我们不用倒腾太多。”她这样。
再看囤货的问题。水产摊上,每逢节前总能看到有人一口气买好几斤螃蟹、虾等生鲜,说是怕涨价或断货。但据市场老板介绍,今年螃蟹价格国庆期间普遍偏贵,而且活蟹保存难度大,一旦死掉就得扔。“去年我家王叔一次性进了一箱,到头来烂掉三分之一。”旁边顾客补充道。有些商品像水果和熟食,也容易因为存放时间过长变质。实际情况是,多数食材到了假期尾声会降价,如果不是大家庭聚餐,其实没必要提前大量购买。
第三个容易忽略的点,是走亲访友的方式。有些老人觉得逢年过节必须挨家串门,把多年未见的亲戚都列入清单。但邻居张姨去年突然登门拜访远房表姐,对方反应却很冷淡,还以为她有求于自己。这种“突击式”联系,很可能让双方都尴尬。还有广场舞队里流传的一件事部分老人专挑条件好的亲戚热络,而对普通家庭则疏远,这样做不仅让别人不舒服,也影响自己的心情。一名志愿者坦言,“其实关系要靠平时维系,不是一顿饭、一份礼物能拉近。”
社区方面也注意到这些现象。今年不少街道组织了老年生活讲座,请老师现场解答如何理性安排双节生活。例如理规划消费预算、不盲目跟风囤货,以及适当参与社交但不过度攀比。还有志愿者帮忙处理退换多余礼品,让老人在享受团圆氛围时减少麻烦。据公开资料显示,这类服务受到居民欢迎,有效降低了因误购或冲动消费带来的损失。
综来中秋与国庆连休虽方便大家团聚,但对于中老年群体来说,更需要留意三点送礼要量力而行,不必强求;食品采买按需为主,避免浪费;走动选择熟悉圈子,自然交流胜过形式上的应酬。如果遇到类似问题,可考虑主动沟通或者寻求社区帮助,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相关服务支持。
再回头看看那个讨论“今年怎么过?”其实答案并没有标准版,只要把握好舒适和安心的底线,无论宅家还是外出,都能享受属于自己的美好假期。这次双节,你怎么看待这些新变化?评论区交流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