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9 新闻动态 191
黎巴嫩“缺控”照样赢,卡塔尔归化队拼不过命——小组赛这场球,藏了多少新鲜瓜?
亚洲杯,男篮小组赛,黎巴嫩84-80险胜卡塔尔。这比分一出来,估计没少人上头这可是篮球亚洲杯,不是社区“野球争霸”!双方都拎出了压箱底的狠角儿,打得跟连环加塞一个节拍都不带喘的。一个上赛季CBA山西的大外援古德温,火力全开,一人包揽了33分;那边黎巴嫩的劳森,咣咣7个篮板,死磕全场。
但你说卡塔尔“全员换血”成外援乐队,这黎巴嫩更像是“缺头大象”,头号控卫阿拉基受伤缺阵。说实话,比赛之前就有不少人敲锣打鼓这球没阿拉基,咋打?黎巴嫩能不能扛得住卡塔尔“归化五虎”?谁也不敢打包票。
看球的人心里跟在坐过山车。这一晚,输赢背后的故事,比四节分差都来劲儿。
热场一波争议——归化军团拼命上阵,亚洲杯咋成CBA分部?
这年头亚洲男篮,归化成风差不多成“惯例”。你要问我,卡塔尔队这首发阵容,外籍大兵都快赶上本地球迷人数了。山西的古德温、黑山的哈吉贝戈维奇、塞内加尔的吉昂、阿尔及利亚的贝德利、还有托拜厄斯·哈里斯的亲弟弟泰勒,这名字一口气念下来,感觉像在世界地图上点兵点将。
归根结底,比赛成了“外援大乱炖”。有网友玩笑“亚洲杯,是不是CBA外援的考核现场?”这画面,实在太有味道。
黎巴嫩那边儿也没含糊,澳大利亚、卡塔尔、黎巴嫩通通抱团冲小组前三,让韩国队老实在后头望洋兴叹三场下来大概率要“饮恨”收场,输成常态,真不是危言耸听。上届黎巴嫩就差2分没咬住澳大利亚,这次两队再碰面,嗅点火药味都觉得不过分。
可钱归钱,人归人,归化球员又有多少血性,是输是赢,用实力嘣出来。
比赛进程洋葱一层层剥,场面比拉面还筋道
球场上剧情波折,一个球都能让人心惊肉跳。第一节,古德温风风火火来个三分球,卡塔尔开局8-4,还没捂热板凳,劳森反手就是一个内线打板,瞬间追到10-10。你方唱罢我登场,黎巴嫩最后把比分拿到了16-11稳住阵脚。
第二节,卡塔尔“归化军”发力,4-0的小高潮拉开序幕,换到咱东北话说,整得贼带劲。古德温一个压哨,半场结束两队35平,这剧情,谁敢说不是神仙打架?
第三节成分水岭。黎巴嫩一口气打出26-16,劳森先砍个2+1,助攻、三分球,像大雁排队似的抢分。到第四节,卡塔尔还不认怂,生死追分。最后1分钟,两队差距缩到1分,古德温的两罚让全场观众屏息。只可惜,黎巴嫩罚球稳如老狗,84-80守住胜果。满场人心跳估计没下八十。
说到全场数据,卡塔尔篮板42-40,还小占上风。三分球呢?那也半斤八两卡塔尔26投8中,黎巴嫩24中7。你防守来我突破,看得人直犯困又忍不住拍手。
可这场球真要说输的点儿在哪儿?卡塔尔“手太抖”——18次失误,基本是一场比赛的噩梦开局。黎巴嫩“只”丢了10次球,对比起来,谁的锅就不用细数了。
黎巴嫩的劳森12分7板,曼索尔、海达尔、约克钦几个人分工协作,虽说没有头牌阿拉基,但咱就,这里没人躲活,一人一口气,拉着队伍往前拱。翻回大数据一球都得给哈吉贝戈维奇擦擦汗,人家卡塔尔队的13个篮板,可不是摆设。但在关键时刻,一个连续失误,一下子断送追平希望,观众脑袋都气冒烟。
平静只是假象,争议从不消停
表面看双方你追我赶,最后黎巴嫩小赢一把,但有故事的人才知道,这一切远没完。先不说卡塔尔五大归化外援这事儿,抬头望望黎巴嫩,头儿没来还顶住劲儿,怎么的?谁说“星味儿”大就能躺赢?
立场不一样,观点就能180度反着拧。有球迷说,归化变成常态,亚洲杯像外援大派对。可也有人跳出来反驳,现在哪个强队不靠一两个“老外”挣人气、扛大梁?再说人家归化归化的,也是依法依规、规规矩矩弄的。你羡慕不来就是羡慕不来,别光会在键盘上打嘴仗。
但反面声音更大了。啥意思?咱亚洲的篮球,难道就只能靠外来和尚念经?本土球员真的就没人能扛大旗?指望归化一年能有质变,这天下哪有这样的馅饼?你真要把所有希望都压在外援身上,一旦他们“感冒”,队伍直接就得趴窝。看看这场,卡塔尔多个归化齐上,也只能拼到最后时刻,归根到底,问题还在人身上,根基没立住。
剧情反转归化不是万金油,亚洲篮球“本土魂”藏在冷兵器里
很多人一边羡慕卡塔尔一美元一外援的“买人”速度,一边又摇头觉得不踏实。归化球员短时间能拉高高度,可球队真正的战斗力,还是要靠日积月累的本土训练、人才储备。
就像这场球,卡塔尔归化兵团数据亮眼,场面也不难可归根结底——全队18失误,根本不是你多花点钱、签几个大外援就能解决的毛病。化学反应不够,磨合程度不深,一到关键时刻就“掉链子”,这不是教练喊两声“play harder"就能解决的。
黎巴嫩这边,虽说头号控卫没登场,能顶上的“本地帮”一茬又一茬。曼索尔、海达尔、约克钦这些人一水端上去,该抢篮板抢篮板、该突投突投,每人咬咬牙能抵十万外援。说句实在话,“星光”不是拿来晒的,是比赛里一个一个球拱出来的。即便缺阵,也能全队聚成一条绳,把比分死死咬住,这才是真正强队的“魂儿”。
还想起一句东北老话猫不在家,耗子也得悠着点。今天的黎巴嫩就是,没有“猫”,耗子一窝窝出来溜达,但最后“天不下雨,地不刮风”,还是黎巴嫩顺利过关。
假平静,暗流汹涌亚洲杯路还长,归化难解百年愁
比赛结束了,看似风平浪静。但仔细一琢磨,卡塔尔还得头疼归化球员再多,下场两轮还是硬骨头。澳大利亚、黎巴嫩这些队盯得死死的,归化风潮越刮越猛,本土培养永远追不上。
有网友都打趣“啥时候归化个姚明,咱也上上道?”句虽玩笑,苦是真苦。谁都想一步登天,可现实是,临时抱佛脚只会练出“大脚趾”,一碰就折。近些年各队一味“买外援”,亚洲篮球整体战术层面基本荒废,年轻球员发展空间更小,一场好球没见着,菜地一片。
再看看上届亚洲杯,黎巴嫩闯进决赛,差点爆冷澳大利亚。可自家体系精打细磨,才能在风云变幻里不掉队。否则,全靠欧美外援帮忙,最后到国际赛场上只能做配角,国内自身没人才,迟早自食其果。
越是拿归化吹嘘,越暴露“底子薄”
你说归化多牛X?服了!全世界的篮球精英都请过来了呗。可偏偏,一到紧要关头,外援手一抖,全队人跟着抖。搞了半天,亚洲杯成了各国比拼“钱包有多鼓”的大舞台,把篮球变成抢外卖似的,快递一到人也没了状态。
正方吹得天花乱坠,说归化解决短板,提升实力。我看啊,归化背后正好把本土训练偷工减料的老毛病暴露得一干二净。家底薄,这才是真正的问题;真本事,不是买回去就有。一厢情愿靠归化当救命稻草,把亚洲杯踢成“买买买杯”,先别说能不能夺冠,指望一两个“洋枪”救场,怕是打着打着就全场都“拉胯”。
归化球员风靡成风,亚洲篮球实力“瞬间翻倍”,但到了关键一刻,偏偏“靠外援容易,靠本土难”。这事儿,你们觉得究竟是现代篮球发展的趋势所需,还是各国本土训练溃败的“遮羞布”?要不要索性“归化无上限”,齐刷刷拼钱包?你怎么看?评论区见——到底是归化让亚洲篮球乐了,还是偷懒让球迷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