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平山抗日专版——抗日烽火燃平山,太行山上呈英豪!

2025-09-18 意昂体育介绍 127

1943年的平山,寒风刺骨,太行山沉默不语。

日寇的铁蹄踏过这片土地,13场屠杀,1.4万条生命,化作焦土。

房屋烧毁,亲人离散,可平山人硬是咬碎了牙,攥紧了拳。

血债,必须血来还!

在这片被战火撕裂的土地上,英雄的故事像野草一样疯长。

他们是谁?

是扛起枪的农民,是送儿上战场的母亲,是13岁就敢和鬼子周旋的放牛娃。

今天,就让我们揭开这段血与火的历史,看看平山人是怎么用血肉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1937年,平山县猫石村,梁雨晴站在家门口,身后跟着34个同村小伙。

他娘抹着泪,往他怀里塞了块烙饼:“儿啊,活着回来……”他咧嘴一笑:“放心,不把小鬼子赶跑,俺不回家!”短短33天,1500多名平山汉子集结成军,这就是“平山团”。

他们中,有父子同扛一杆枪,有兄弟共赴生死场。

“最后一碗米,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缝军装;最后亲骨肉,送战场!”这不是口号,是平山人的血性。

在华北战场,平均每20个八路军战士,就有一个是平山兵。

他们转战太行,开垦南泥湾,血战无数。

聂荣臻元帅拍案叫绝:“好一个‘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1940年,东回舍镇,邢连双掂了掂手里的汉阳造,冷笑:“枪破?人硬就行!”这支最初只有6人的“大枪班”,硬是打出了威风。

埋伏山坳,一枪撂倒5个鬼子,集市重新热闹了。

夜袭炮楼,全歼守敌,缴获机枪大炮,鬼子吓破胆了。

6年,257场战斗,2000多敌寇毙命。

聂荣臻亲自授旗:“模范大枪班,名不虚传!”如今,烈士纪念园里,84座墓碑静静矗立。

风过山岗,仿佛还能听见当年的歌谣:“土枪也能打豺狼,大枪班里出好汉!”

1942年秋,涞源县狼牙口,13岁的阎富华一把推开小伙伴:“你去报信,俺拖住他们!”鬼子逼他带路,他故意绕远,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

刺刀刺穿胸膛的那一刻,他笑了:“值了!报社的同志,安全了……”“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歌,中国人唱了80年。

可有多少人知道,那个放牛的孩子,再也没能回家?

1943年,反“扫荡”的枪声震天。

戎冠秀背起受伤的战士,往山洞里钻。

洞口太高?

她直接跪地:“踩着我肩膀,上!”战士高烧不退,她冒死采药;鬼子搜山,她把最后一口饼子塞给伤员:“俺的儿都在前线,你们,都是俺的儿!”1944年,群英会上,战士邓化均冲上台,紧紧抱住她:“娘!是您救了俺!”全场泪崩。

聂荣臻亲手写下:“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

1943年,行唐县宋营,韩增丰抹了把脸上的血,冷笑:“怕啥?老子疯起来,鬼子都得绕道走!”他曾带人夜袭机场,炸飞机、抢棉衣,气得鬼子悬赏捉拿“韩疯子”。

可这一次,子弹打光了。

他举起大刀,冲向敌群:“来啊!老子赚够本了!”28岁的生命,化作太行山巅的丰碑。

2014年,他的名字,永远镌刻在《抗日英烈名录》的第一页。

1938年,洪子店血战,周建屏带兵阻击2000日寇,杀敌过半,一战扬名。

可谁也不知道,这位铁血将军,早已伤病缠身。

临终前,他望着太行山,喃喃道:“可惜啊,看不到胜利那天了……”聂荣臻含泪题词:“为抗战,流尽最后一滴血!”今天,平山县的“建屏镇”,就是人民对他的永恒纪念。

25万人的县,7万人上战场。

这是什么概念?

家家有烈士,户户有血泪!

80年过去,硝烟散尽。

可站在平山的山岗上,仿佛还能听见冲锋的号角、不屈的呐喊、母亲的哭泣。

历史告诉我们,软弱,换不来和平;血性,才能赢得尊严!

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任人欺凌。

但,那些用生命照亮民族前路的英雄,我们,敢忘吗?

能忘吗?

这篇文章就是专门用来分享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东西的,跟侵权一点儿关系都没有。要是有侵权的情况,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把问题解决好。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