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1 意昂体育介绍 163
康熙六十一年冬季,历史记载在位岁月最久的帝王康熙于畅春园离世,身边近侍隆科多公开宣告:皇四子胤禛将接掌皇位。如此一来,胤禛在惨烈的九王争夺皇位斗争中脱颖而出,在先帝灵柩前即位,以新君身份为皇父康熙操办丧事。
雍正虽然登上皇位,但实际上九王夺嫡之争并未完全结束。
虽然大阿哥胤禔被圈禁王府多年
废太子胤礽拘禁咸安宫多年
三阿哥胤祉在康熙五十一年主动退出夺嫡
但雍正夺嫡最大的对手仍旧活跃在朝堂之上,他仍旧不肯罢休,自雍正即位之初就不断制造麻烦,雍正初掌皇权根基尚不牢固,只能采取迂回策略,将原本争夺皇位的八弟胤禩破格封为和硕廉亲王,同时任命张廷玉、马齐共同负责朝政要务,确实身居高位权力很大。
雍正登基后用了四年的时间,才彻底结束九王夺嫡之争。
雍正四年,胤禩、胤禟相继被关在高墙里,不久就去世了。他们两个人的去世,标志着九王争夺继承权的斗争完全停止了。
雍正最后赢得了九王夺嫡的较量,然而我们必须承认,雍正稳固帝位的全部过程相当不易,就连他的亲生母亲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也明确表示过疑虑:先帝康熙为何会将江山交给胤禛呢?我实在难以置信。
就连生母都如此怀疑,更何况是别人呢?
九王争斗之所以这般残酷,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卷入这场权力之争的皇子们,他们彼此倾轧,手段激烈,场面异常血腥,牵连甚广,波及众多相关人士,整个局势变得异常混乱,宫廷内外都深受影响,造成了极大的动荡和破坏,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其实“九王”背后“参与夺嫡”的女人们更加不容忽视。
这篇文章,就让我们一同探讨,九王夺嫡这场纷争中,究竟有哪些女性角色参与其中?
01
康熙帝一生育有三十五名皇子,康熙朝早期,众多皇子不幸早夭,康熙遂决定重新排行,实际参与排行的皇子共有二十四人,这二十四位皇子中,真正卷入九子夺嫡之局的多是年纪稍大的皇子,不过这并不代表所有年长的皇子都参与了这场夺嫡,例如:
皇五子胤祺,虽然是康熙宠爱的宜妃所生,但从小便养在孝懿仁皇后是康熙帝的第三位皇后,仁宪皇太后是康熙帝的嫡母,即孝惠章皇后在皇宫之中,由于存在两位养育之母和养育之祖母,胤祺自幼便品格端正,行事忠厚,从未介入皇位继承的纷争,最终得以安稳离世。
皇七子胤祐由成妃戴佳氏所出。他排行虽然靠前,但生母地位不高,加上他自身存在缺陷,康熙自然不会考虑立他为继承人,胤祐对此心知肚明,即便康熙晚年他掌握兵权,也从未介入皇位争夺的纷争。
皇六子胤祚,其生母为孝恭仁皇后乌雅氏,康熙对他十分疼爱,然而这个孩子仅活了六岁便不幸离世。
皇十一子胤禌,生母是宠妃宜妃,年仅11岁夭折;
皇十二子胤祹,其生母为定妃万琉哈氏,自幼由孝庄文皇后的侍女苏麻喇姑照看成人;在苏麻喇姑的悉心教导和影响下,胤祹从不争夺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始终将自己置身于皇位继承的纷争之外。
除这五位皇子之外,所有皇子,从长子胤禔直至十四子胤禵,都卷入了九王夺嫡的纷争,这场纷争总共形成了五个派系
皇长子胤禔自成一党
皇太子胤礽一党
皇四子胤禛与皇十三子胤祥一党
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䄉与皇十子胤禵为一党
皇长子胤禔是九王夺嫡之争中第一个淘汰出局的康熙四十七年遭受囚禁,胤禔在争夺皇位失败之后,开始转而支持皇八子胤禩参与继承权竞争,之所以称胤禩为胤禩也有其缘由:虽然胤禩是良妃卫氏所生,但实际由胤禔的母亲惠妃那拉氏抚养成人,因此二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有所不同,胤禔的失败反而使得支持胤禩的人越来越多。
皇四子胤禛和皇十三子胤祥原本都支持太子胤礽,不过自从胤礽首次被废黜,胤禛便萌生了争夺皇位的念头,正式卷入了皇位继承的斗争之中;尽管胤禵和胤禛是同母所生的兄弟,然而胤禵并不和胤禛走得很近,反而是排行老十三的胤祥与胤禛交情深厚,他坚定地站在胤禛一边,全力支持他争夺储君之位。
皇十子胤䄉地位仅次于太子胤礽,他的母亲出身满族显贵家庭,是温僖贵妃钮祜禄氏,他的姨妈是孝昭仁皇后,然而胤䄉从未想过参与皇位继承,始终坚定地支持胤禩,胤禟和胤禵都是胤禩最忠诚的兄弟,在“毙鹰事件”发生之后,康熙帝彻底不再信任胤禩,八爷党于是转而支持胤禵争夺皇位。
皇三子胤祉,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中极为隐蔽,然而他想要参与竞争的想法还是被看穿;等到康熙五十一年胤礽再次失去储君之位,胤祉便自行退出了皇位的角逐。
最终的结果是胤禛夺嫡成功,登基称帝,史称雍正帝。
这些卷入九王夺嫡纷争的皇子,除了那些率先“跃马当先”的男子,九王夺嫡背后那位女性力量才是我们绝不能轻视的,倘若缺少了这些女性,九王夺嫡的较量就不会如此酷烈。
02
熟悉康熙的人应该清楚康熙有非常坚定的册立嫡子的想法,因此当胤礽年纪尚小,还未满两岁时就选择他作为皇太子,并且依照未来君主的规格来教育培养胤礽。康熙之所以如此看重胤礽,除了他作为嫡子的地位之外,还与他母亲的身份密切相关,
康熙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是康熙的初始皇后,虽然因朝廷事务的考量而选定她为正宫皇后,但康熙对她颇为欣赏,太后与太皇太后亦对她表示敬重,赫舍里为康熙诞育了两名皇子,不过嫡出的长子在三岁时不幸离世。
孝庄之所以选择赫舍里氏作为皇后,主要是看重了她的家族背景,赫舍里氏家族自满清建立之初就是显赫的贵族世家,到了康熙年间已经发展成举足轻重的势力,其中赫舍里氏的祖父索尼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家族达到了鼎盛时期;索尼是赫舍里氏的长兄噶布喇的父亲,索额图则是她的堂兄。
胤礽是康熙帝仅有的一个成年嫡出的儿子,此后的两位皇后均未能为康熙帝诞育子嗣。
在庶子中,皇长子胤禔是庶长子,生母是惠妃乌拉那拉氏相当一部分人误认为康熙朝重臣纳兰明珠与叶赫那拉氏是胤禔的直系舅父,纳兰明珠之所以会与索额图明斗暗争,根本原因在于惠妃及其子嗣。然而事实上纳兰明珠和惠妃之间并无线索关联,明珠之所以会与索额图对抗,完全属于政治派系间的权力角逐。
惠妃手里除了有庶长子胤禔外,还有养子皇八子胤禩。
在康熙病逝后,惠妃曾到胤禩的府上养老一段时间。
惠妃家世并不显赫,其先祖虽隶属乌拉部,却非该部首领的直系子孙,因此在乌拉部臣服于大清之后,惠妃的先辈仅被划入正黄旗包衣之中。惠妃的父亲索尔和只是个地位不高的郎中,正因家世普通,惠妃初入宫时仅是等级最低的格格;不过她却是康熙年间最早进入宫中的妃嫔之一。
康熙统治的早期阶段,后宫的规章制度尚未健全,地位最高的是皇后,其次是福晋,再往下是小福晋和格格。
惠妃生下皇长子胤禔外,才母凭子贵被升为小福晋。
她先后两次蒙康熙帝册封后宫,最终升至惠妃之位;此乃她一生所达最高等级,虽未晋封贵妃或皇贵妃,但惠妃曾参与管理六宫事务。
胤祉排行庶出第二,母亲是荣妃马佳氏。荣妃家世寒微,或许来自佐领之家,其父盖山仅是员外郎,经选秀入宫,成为康熙的格格。虽家世不高,康熙却对她钟爱有加,自康熙六年至十六年,她先后诞下六位皇子公主。可惜这些子女中,仅有皇子皇女各一人长大成人,这位长大的皇子正是皇三子胤祉。
荣妃起初凭借儿子的身份获得了较高的地位,通过不断努力逐步提升至荣妃这一等级,此后她的等级就没有再得到过提升。
荣妃在康熙朝初期备受皇帝宠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容颜逐渐衰老,皇帝对她的宠爱也慢慢减退了,最终她失去了皇帝的青睐。
除了荣妃与惠妃外,康熙朝著名的“四妃”还有德妃与宜妃:
德妃是胤禛和胤禵的亲生母亲,她原本是包衣出身,经由内务府的选拔进入孝懿仁皇后的宫中担任宫女,德妃容貌出众且年纪轻轻,同时又十分明理,孝懿仁皇后便将她引荐给康熙,在受到康熙的宠爱之后,德妃怀上了身孕并生下了皇四子胤禛,然而那时的德妃尚无嫔位,无法亲自抚养胤禛,于是胤禛便留在了孝懿仁皇后的宫中,德妃凭借儿子的身份被封为德嫔。
之后德妃又接连生下五个儿女,母凭子贵被封为德妃。
在这五个孩子里面,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最终活到了成年,这个男孩就是皇十四子胤禵。
其实真正让胤禛有夺嫡资本的是自己的养母孝懿仁皇后孝懿仁皇后是康熙皇帝的母舅佟国维的独生女,同时也是康熙皇帝的表亲,康熙皇帝对她极为喜爱。令人惋惜的是,这位皇后在位仅两天便因病去世,当时康熙皇帝年仅十二岁。
但12年的养育之恩,对胤禛的影响非常大。
拥立胤禛即位的步兵统领隆科多,是孝懿仁皇后的亲弟弟,因此胤禛称呼隆科多为舅舅。
在四妃之中,宜妃也是其中一位,德妃之外,宜妃也位列其中,康熙在位初期,荣妃最受恩宠,之后德妃逐渐得宠,宜妃出现之后,康熙便开始对宜妃倾心,并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宜妃并未因年岁增长容颜变化而失去康熙的宠爱,由此可见,康熙对宜妃的情感,不仅包含恩宠,更有着深厚的爱意。
宜妃郭络罗氏的家族地位并不显赫,她本人也是包衣家庭的一员,其父三官保担任包衣佐领的职务。
宜妃刚进宫一个月,就获得宜嫔的封号,生下皇五子胤祺之后,康熙再次大规模册封后宫时,她已被晋封为宜妃。宜妃年纪在四妃当中是最小的,然而她的位分却是四妃中的第二,仅排在惠妃的下头可见康熙对她的宠爱绝非一般。
宜妃后来又诞育了两个男孩儿,分别是排行第九的胤禟,以及排行第十一的胤禌。
宜妃诞下的三个皇子之中,唯有排行第九的胤禟卷入了皇位继承权的纷争,并且他坚定地站在皇八子胤禩一边,为其争夺储君之位。
胤禟自幼天资聪颖,勤于研习典籍,熟稔满、蒙、汉诸种语言,兼通俄语,且热衷于构思器物,康熙五十七年时曾独立研制出一种战车;他还独具匠心,创制新字,把拉丁文字母改造成了满文文字。胤禩之所以看重胤禟,还因为胤禟有非常好的理财能力,是胤禩的钱袋子。
那么,皇十子胤䄉并无才能,胤禩为何会与之交好呢?
这其实跟一个女人有关系:便是胤䄉的生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胤䄉的排行仅居皇太子胤礽之下,根本原因在于其生母的身份,温僖贵妃是孝昭仁皇后的胞妹,身为康熙朝初期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遏必隆的女儿,并且还是清朝开国功臣额亦都的孙女,家族背景极为显赫,温僖贵妃刚入宫时便获封为妃,后来以贵妃之位掌管六宫(当时后宫地位最高者即为贵妃),直至离世。
只要有胤䄉在,胤禩便能得到钮祜禄氏家族的支持。
在康熙的妃嫔中,九王夺嫡背后的女人们个个不简单:
孝诚仁皇后,康熙的结发妻子,勋贵家族赫舍里氏家族出身
孝懿仁皇后,康熙宠爱的表妹,新崛起的勋贵之家出身
孝昭仁皇后与温僖贵妃,勋贵家族钮祜禄氏家族出身
德妃、荣妃、宜妃和惠妃虽然都是包衣出身,不过她们在康熙朝是地位相当重要的“四妃”,在不同阶段都曾受到康熙的恩宠,并且都为康熙诞下了皇子。
然而在康熙的众多嫔妃之外,另外至少有四位女性也介入了九王夺嫡这场纷争,
一位是皇八子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
一位是皇四子胤禛的嫡福晋乌拉那拉氏
另外两位是胤禛的侧福晋年氏与侍妾钮祜禄氏
这四位在九王夺嫡期间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同时担当起两位皇子的得力助手。
02
皇八子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出身也很不简单:
郭络罗氏的父亲是和硕额驸明尚,明尚的曾祖父是清朝开国功臣、沾河寨长郭络罗.杨舒,而明尚的祖父达尔汉则是娶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女沾河公主,而明尚的父亲内铎则是娶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的第三女。
郭络罗氏家父明尚,在外戚圈里地位很高,他跟爱新觉罗家族结亲过好几次,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郭络罗氏家族与爱新觉罗家族的姻亲关系,体现在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的出身上,她正是这段婚姻的产物,是两个家族结合的见证者,她的存在本身就代表了家族间的联姻事实,这种结合是家族政治的一种体现,通过她的身份可以看得出两个家族之间的紧密联系,她的婚姻是家族间合作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权力格局,她的存在证明了家族间的联盟,这种联盟对于巩固家族地位有着重要作用,她的身份是家族间关系的缩影,她的婚姻是家族间合作的成果,她的存在是家族间联盟的象征。
郭络罗氏的母亲出身安亲王岳乐之家,岳乐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后代,凭借赫赫战功逐步晋升至安亲王爵位,在顺治朝末期权势达到顶峰,对朝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安亲王岳乐一家也因为与胤禩结亲,无形中提高了身价。
胤禩为争夺皇位,必须联合朝廷所有能帮助自己的力量,岳乐家族、和硕额驸明尚家族,就是他争夺皇位最核心的盟友。
郭络罗氏自幼便在安亲王岳乐身边抚养,岳乐对她极为疼爱。正因外祖父的娇惯,郭络罗氏自小就养成了泼辣的性格,嫁给胤禩以后,胤禩也一直受制于妻子,这也是为何胤禩膝下只有一子的原因。
不过郭络罗氏确实在胤禩争储上给了胤禩非常大的支持,不仅仅是势力上的支持,而且还为胤禩出谋划策,丝毫不输男子。郭络罗氏身为八爷府的主母,对于府内的诸事打理得井井有条,毫无疏漏。
郭络罗氏个性豪爽,不太在意细节,然而在部分事务上也能深思熟虑,例如对待胤禩的师傅何焯,何焯作为江南名士,经由康熙的亲信李光地引荐进入南书房,随后康熙派遣他到胤禩家中,担任其私人教师。
对于胤禩来说,何焯不只是他的导师,还是他跟南方读书人沟通的关键桥梁,因此必须优待。何焯丁忧之时,郭络罗氏安排胤禩将老师的女儿留在宅邸照看,这样做既是为了与何焯增进交情,也是为了让胤禩更加赢得南方读书人家妇女的青睐。
无论是因为郭络罗氏背后有权势的家族考量,还是出于对嫡福晋郭络罗氏的真心喜爱,胤禩总是默许嫡福晋的一贯作风,从不强迫她调整行为方式。
郭络罗氏的存续让康熙心生不快,胤礽于康熙四十七年失去太子身份后,康熙不仅严厉批评了岳乐与嫡福晋赫舍里氏(索额图之妹)的几个孩子,还对外已作古的岳乐大加责备,指责他未能管束好自己的外孙女郭络罗氏,致使八阿哥胤禩受制于她。
不过康熙再对郭络罗氏不满,也没有让胤禩休妻。
雍正十分明白胤禩身边那位足智多谋的女子是郭络罗氏,他在争夺皇位过程中所遭遇的诸多挫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这位女子促成的,因此雍正四年时,雍正下诏让胤禩与郭络罗氏解除婚姻关系,从此以后,郭络罗氏便销声匿迹了。
03
雍正即位,助其成功者,妻妾二人,一为发妻乌拉那拉氏,一为侧福晋年氏。年氏兄长年羹尧,乃战功卓著之将军,雍正登基,年羹尧居功至伟。年氏初入府邸,便独得专宠,此非仅因雍正对其钟爱,亦与其家世背景密不可分。
雍正能够赢得继承权的关键人物,是雍正的法定妻子乌拉那拉氏,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孝敬宪皇后的那位。乌拉那拉氏的家族背景相当优越,
那拉氏的先祖是乌拉部第四代部主都尔希
父亲费扬古在太宗一朝时,得到皇太极的青睐,将其抱入内廷抚养费扬古成年后被任命为三等侍卫,此后他四处征战,屡建战功,最终升任步兵统领之职;在康熙年间,他在原有步兵统领职位上,又被额外赐予一等云骑尉的世袭荣誉,不久之后又被擢升为内大臣。
那拉氏的母系祖先为镇国将军穆尔祜,此人并非显赫人物,然而其父辈却不容小觑。穆尔祜的祖父乃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褚英曾获封储君之位,却因与四大贝勒及五大臣产生矛盾而被剥夺爵位,最终遭受处决。
褚英的家人没有受到波及,他们依然受到重用,穆尔祜的父亲杜度更是如此,杜度战功卓著,堪称满清真正的开国元勋,崇德元年被授予多罗贝勒的爵位。
也就是说,那拉氏的生母属于爱新觉罗家族,在康熙二十年,那拉氏与雍正结为正宫嫡福晋。
那拉氏的行事风格跟郭络罗氏完全不同,是真正的“贤内助”。
那拉氏为雍正诞下一子,此子不幸八岁早逝。此后那拉氏不再有子嗣,虽无亲生骨肉,她却视侧福晋与侍妾的孩儿为已出,纵然雍正对他们宠爱有加,那拉氏也毫无怨怼之心而是选择善待她们以及她们所生的孩子。
雍正能够安心地夺嫡,不操心王府的事情,那拉氏功不可没。
因此那拉氏虽无子嗣,却依然获封为皇后,她是雍正唯一亲自册封的皇后,雍正对她极为敬重。
通晓清朝历史的应该清楚,雍正得以登上帝位,同自己的第四个儿子弘历密不可分,而弘历是由妾室钮祜禄氏所生,换言之钮祜禄氏身份卑微,仅是侍妾格格,然而却在雍正争夺帝位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其影响至关重要。若是没有弘历得到皇祖康熙宠爱的话,雍正真不见得能夺嫡成功
钮祜禄氏能母凭子贵被直接封为熹妃,也是理所应当。
正因为自己的儿子弘历后来称帝,钮祜禄氏得以被尊孝圣宪皇后。
结语
九王夺嫡本质上是男性之间的权力争夺,但这一过程必然波及到他们身后的女性群体。这些女性不仅涵盖皇子们的亲生母亲和养母,也包括他们各自的正妻。纵观历史,外戚力量对朝廷和皇位继承都产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夺嫡斗争中的女性之所以被卷入其中,是因为她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
俗语有言“成王败寇”,跟皇子们捆绑在一起的女人们亦是如此:
宜妃作为胤禟的生母,在雍正登基后被百般为难
胤禩嫡福晋郭络罗氏,被直接休妻
而成功夺取帝位的雍正,其身后的女性们也达到了人生顶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孝圣宪皇后,她能从一名卑微的侍妾,晋升为熹贵妃,最终成为独一无二的皇太后,完全依靠自己唯一儿子弘历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