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8 意昂体育介绍 104
文︱陆弃
在白宫,特朗普怒火中烧。在美联储,鲍威尔一言不改。7月30日,美联储如期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4.25%至4.50%区间不变,连续第五次拒绝降息;7月3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再度爆发,直斥鲍威尔是“最糟糕的美联储主席”,并公开承认任命他是一个“重大错误”。这是一次罕见的政治人物与央行领导人之间的正面碰撞,也是一场关于权力、通胀与选票的危险博弈。
特朗普并不是第一次对美联储动怒,但这一次的愤怒更具现实压力和政治急迫。距离大选仅剩数月,他急需一场经济繁荣来装点选情。而利率政策,是他最希望操控的杠杆。高利率意味着消费紧缩、信贷收缩、房地产市场冻结、企业投资观望,整个经济的流动性被钳制。对一个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卖点的总统来说,这是不能容忍的逆风。而美联储的按兵不动,无异于拒绝为他的连任大戏“配乐”。
问题在于,美联储不是白宫的提款机。即便是在美国政体日益政治化的今天,美联储独立性仍被视为资本市场最后的底线。如果货币政策沦为选举工具,美元信用、债券稳定、国际资本流向将全线失控。鲍威尔心知肚明,他此刻不是在与特朗普对抗,而是在与美元的根基对话。一旦在此刻投降于政治压力,哪怕是象征性降息,都可能引发全球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从而掀起金融系统性风险。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利率之争”,而是一场货币话语权的保卫战。
特朗普当然不管这些。他需要的是立竿见影的经济刺激,是被新闻标题报道的“史诗级降息”,是选民对口袋宽松的即时感知。对他而言,鲍威尔不是央行行长,而是阻碍他连任的绊脚石。他不是第一次放话要“炒掉”鲍威尔,却一次次被宪法与制度束缚所挡。毕竟,美联储主席不是总统随意更换的内阁部长,而是由国会确立任期、享有独立职责的官员。特朗普可以抱怨,但不能动手;可以喊话,但无权干预。这种结构性制衡,是美国制度的一大底色——但如今,这种底色正在被持续消耗。
当一位总统动辄用“解雇”“耻辱”“背叛”来形容央行主席,当政策讨论沦为人身攻击和口水战,美国政治的金融理性已经开始崩塌。在过去几十年中,几乎没有一位美国总统像特朗普这样反复公开攻击美联储,并试图将其货币政策作为政治武器使用。他不是在争取政策空间,而是在彻底摧毁制度边界。而他越愤怒,越无法掌控这一切,就越倾向于用激进的言论制造选情话题,绑架舆论,掩盖经济现实。
鲍威尔当然不是无可指责。在2021至2022年的通胀飙升阶段,美联储的“暂时性通胀论”被市场无情嘲讽,在随后的加息周期中又一度过猛,引发金融机构压力和市场大幅震荡。但无论其技术判断如何,至少他没有将政策决策拱手交给政治任意。这是联储体系最后的尊严,也是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最后的信用所在。一旦这条线被撕裂,不仅是美国的金融稳定从此动荡,其它央行也将陷入“政令干预”的黑暗深渊。
特朗普的真正难题在于,他不仅无法掌控鲍威尔,更无法再用“经济强劲”来包装自己的领导力。他的对手们正在以“利率过高”反驳他的经济政策,以“通胀未解”质疑他的刺激方案。共和党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许多建制派并不认同他将货币政策工具化的危险操作。而在普通民众眼中,高利率带来的房贷负担、车贷紧张、信用卡利息压力,正在逐渐侵蚀对特朗普所谓“经济奇迹”的记忆。他的“敌人”不再只是民主党,而是每一个月末捉襟见肘的家庭财务表。
如果说这场利率之争最终将走向什么结局,那就要看特朗普愿意赌到什么地步。他可以继续向鲍威尔开炮,可以持续制造“美联储不降息害苦了人民”的舆论风潮,可以强迫共和党议员推动制度修改,甚至威胁通过行政命令改变联储结构。但这种路径一旦越线,将不只是损伤鲍威尔,而是彻底削弱全球对美国货币体系的信任。届时,市场会用资本撤退作出回应,美元会用汇率波动报以反击,通胀将变得不可控,而经济增长可能沦为一纸幻象。
鲍威尔不会是历史上最聪明的美联储主席,但他正在扮演最后的守门人角色。而特朗普,则像一个着急的赌徒,站在制度门槛上大喊:“再不让我降息,我就砸了赌场。”此时此刻,问题已不在于利率应不应该调,而在于这个国家的经济规则是否还值得信任。而这,正是比任何一次货币政策声明更危险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