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央行“落实落细”适度宽松政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三大路径

2025-10-10 新闻动态 169

当全球主要经济体仍在通胀与衰退间艰难平衡时,中国央行在2025年三季度例会上给出了明确答案: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会转向,但实施方式正从"大水漫灌"升级为"精准滴灌"。这场被市场称为"货币政策2.0时代"的变革,将通过执行跟踪、传导优化、存量盘活三大路径,让每一分政策红利都精准浇灌在实体经济的根系上。

政策转向信号:从"增量刺激"到"存量激活"

央行将工作重心从"加大增量"转向"用好存量"的深层逻辑,在于破解货币政策传导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二季度以来,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等工具密集落地,但部分资金仍在金融体系内空转。为此,央行正建立资金流向监测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追踪信贷资源是否真正投向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等关键领域。

这种转变意味着政策评估标准的变化:不再单纯关注M2增速或社融规模,而是考核每单位货币投放带动的就业增长、技术升级等实体经济指标。正如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张迪所言:"货币政策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这是宏观调控艺术的重大跃升。"

防堵资金空转:构建高效传导闭环

"抓好政策执行"的新要求直指资金传导梗阻。央行创新推出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工具,正探索建立常态化制度安排,通过稳定资本市场信心来打通"银行放贷-企业融资-市场估值"的良性循环。商业银行则需构建"贷后管理-效果评估-动态调整"全流程体系,确保资金不会脱实向虚。

这种闭环管理在科技创新领域已有成功实践。上半年创设的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通过政府信用背书降低金融机构风险敞口,使得科技型企业债券融资成本平均下降45个基点。这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设计,正是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密钥。

房地产新政:盘活存量而非简单放水

房地产领域的政策精细化尤为显著。与传统信贷投放不同,央行更强调通过REITs、专项借款等工具"盘活存量商品房和土地"。这种"外科手术式"的调控,既能化解存量风险,又能为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在郑州、成都等试点城市,存量商品房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项目已获得专项借款支持。这种"去库存+补短板"的创新模式,既避免了新建项目的水泥钢筋浪费,又精准满足了新市民住房需求,堪称存量盘活的典范。

政策工具箱前瞻:四季度仍有降息降准空间

尽管强调"落实落细",但央行明确保留政策调节余地。在银行息差收窄、物价温和回升的背景下,四季度降息降准仍是可选工具。不过任何总量工具的使用都将更注重与财政政策的协同,例如配合特别国债发行节奏进行流动性对冲。

这种"政策组合拳"思维在8月已现端倪。当3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与财政贴息政策同步推出时,企业实际融资成本较基准利率下浮达20%,远超单一政策工具的效果。

结语:精准滴灌时代的货币政策新范式

从执行跟踪到传导优化,从增量刺激到存量激活,中国央行正在书写货币政策的新篇章。当"大水漫灌"成为历史,"精准滴灌"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效率的提升,更是宏观调控从粗放走向精细的质变。正如金融活水终将汇入实体经济的江河,这场静水流深的变革,正在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话题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