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新闻动态 64
出生证明换奶粉?别让贪小便宜害了娃!
红本本递出去的瞬间。我就后悔了。母婴店店员笑得像朵花:“登记下出生证明,进口奶粉免费拿!”可三天后,陌生电话凌晨两点响起:“您家宝宝刚满月,早教套餐打五折……”对方连我儿子的出生克数都报得精准。冷汗唰地浸透后背——那罐标价188的奶粉,代价竟是孩子的“人生底裤”被扒光。
一、免费奶粉的诱饵里,藏着三把刀
1. 个人信息贱卖成产业链
出生证明上印着什么?孩子的姓名、出生编号、精确到分钟的出生时间。父母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这些信息在黑市叫价高达50元/条,比成人信息贵三倍。常州谷女士的经历像场噩梦:孩子刚出生,摄影机构就精准推销“百日套餐”。警方顺藤摸瓜,揪出黑客李某——他窃取2.6万条新生儿信息,卖给全国影楼。
2. 户籍被冒用的恐怖连锁反应
山东济南的宝妈差点崩溃。给娃上户口时,系统显示“编号已被占用”。追查发现,她曾在母乳日活动用出生证明换奶粉,信息被倒卖后,不法分子伪造证件为拐卖儿童洗白身份。每个出生编号都关联户籍系统,一旦被顶替,轻则耽误入学,重则卷入拐卖案调查。
3. 劣质奶粉的隐形炸弹
“免费送的能是好货?”母婴店角落里堆着临期奶粉罐,生产日期被新标签覆盖。某宝妈领回的“进口奶粉”,孩子喝完呕吐不止。检测发现蛋白质含量不足国标一半——这些多是代理商清库存的滞销品,甚至是黑作坊灌装的三无产品。
二、现场避坑实录:骗子的话术拆解
场景1:“就登记下,绝对保密!”
店员把登记表推过来,表格竟要求填写父母职业和收入。追问信息去向时,对方眼神躲闪:“只存店里电脑…”可转身就听见店长打电话:“今天20个新客户资料,发你邮箱了。” 这些数据最终流向早教机构、保险推销,甚至诈骗团伙。
场景2:“复印件就行,怕什么?”
吴奶奶把出生证明复印件递过去,店员用手机“咔擦”拍了正反面。当晚全家接到“新生儿补贴”诈骗短信,链接直通钓鱼网站。复印件上的编号和家庭住址,足够骗子编造“疫苗登记异常”“医保卡冻结”等话术。
三、护住红本本的三道铁闸
1. 原件永不离手
派出所民警老张拍桌子强调:“出生证明原件比房产证重要!”除了落户、入学等法定场景,锁进保险柜最安全。必须提供时?在家复印好,用黑笔在空白处大字标注:“仅限XX业务使用——复印无效!”覆盖关键编号。
2. 反套话指南
店员说“填信息送礼品”?微笑反问三连:“你们的数据加密资质在哪?”“信息保存期限多久?”“敢签法律承诺书吗?”对方往往哑火。若遇纠缠,直接亮出《个人信息保护法》条款:“非法收集信息可判三年!”
3. 泄露后的急救包
若已中招,立即行动:
•接到推销电话时打开录音:“哪个机构给你的信息?”
•登陆12321网络举报平台上传证据链
•带出生证明原件到派出所备案,阻断编号冒用风险
四、那抹红色承载的重量
深夜抚摸着出生证明的防伪水印,突然读懂它的深意——不只是冰冷的证件编号,更是孩子叩响世界的第一声宣言。有人却想用一罐奶粉换走这份庄严。
广西某医院护士偷卖8.9万条新生儿信息,每条赚2元奶茶钱。而某个被冒用身份的孩子,可能十年后才发现自己“被贷款”百万。这罐奶粉的代价,太贵。
“凡是要出生证明换赠品的,都是魔鬼的契约。”
锁好红本本。它托举的生命,远胜过世间所有免费午餐。
(注:文中案例援引自公安机关通报及《中国妇女报》2024年信息安全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