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新闻动态 143
最近,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福建舰的海试进展上时,南部战区海军在建军节当天悄无声息地官宣了一件大事:第四艘075型两栖攻击舰“湖北舰”正式入列。这艘舷号34的四万吨级巨舰,没有举行盛大的仪式,就这样低调地加入了南海舰队。
一个令人寻味的细节是,技术更先进、搭载电磁弹射器的076型首舰“四川舰”去年就已下水,引发了全球关注。既然代表未来的“准航母”已经出现,为何还要继续建造并装备相对传统的075?这背后,是中国海军一种极为务实且清晰的战略选择。
海军的选择很明确,在当前复杂的地缘环境下,成熟可靠的现货远比仍在调试中的“未来战士”更重要。076型“四川舰”的技术指标确实惊人,双舰岛设计、电磁弹射器、能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使其具备了强大的空中打击和制空能力。
但高技术也意味着高昂的成本和漫长的时间。一艘076的造价超过50亿,而其核心的电磁弹射系统,从下水到调试完成至少需要18个月。整舰要形成完整的战斗力,外界普遍预计要等到2026年底。对于随时可能面临冲突压力的南海和台海方向,海军显然等不起这个“慢工细活”。
相比之下,075的优势就体现在“即插即用”上。其造价仅为35亿左右,建造周期被压缩到了24个月以内,而且从服役到形成战斗力的周期仅需一到两年。这种高效的建造和形成战斗力的速度,是076短期内无法比拟的。最近,第五艘075已经在上海开工,这进一步证明了海军对这款成熟平台的倚重。
撕碎防线的登陆铁拳
现代登陆作战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依靠人海冲锋的模式。对手会在滩头构筑多层次的复杂防御体系:第一道是水雷和障碍物,用于迟滞登陆部队;第二道是坦克和反坦克导弹阵地,用于封锁关键通道;更后方还部署有重兵集团,随时准备反扑。
而075的定位,就是撕开这套防御体系的核心利器。它的杀手锏并非正面硬碰硬,而是利用其强大的航空能力执行“垂直打击”。一艘075能够搭载约30架各型直升机,与两艘071型船坞登陆舰配合,便可投送一个重装合成旅的兵力。
实战场景中,当071坞舱内的726型气垫艇顶着火力向滩头发起平面突击时,075甲板上的直-20机降部队已经绕到敌人防线后方,直扑其指挥部和通信枢纽;武直-10则可以精确清除对登陆舰队威胁巨大的反舰导弹阵地;直-8负责运输车辆,切断敌人的后勤补给线。这种“平面强攻”与“垂直穿插”相结合的立体登陆战术,能让固守滩头的敌人瞬间腹背受敌,防线土崩瓦解。
既然075的登陆作战能力如此强大,那076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事实上,虽然都叫两栖攻击舰,但076的任务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登陆范畴,它和075根本就不是竞争对手,而是一对分工明确的搭档。
076的真正使命是为整个登陆舰队撑起一把巨大的“防空保护伞”。凭借电磁弹射器,它能够起降攻击-11这类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甚至是歼-35战斗机和空警-600预警机。其作战半径可以轻松覆盖300公里范围,核心任务是在登陆舰队外围建立一个安全区。
可以设想这样的分工:076前出至战线外围,利用其舰载机和无人机群,清扫掉敌方的空中威胁和水面舰艇;在确认安全后,075编队再抵近海岸,释放直升机群和两栖登陆部队,发动总攻。这就是外界分析的“076控场,075清场”模式,一个是负责控局的“海上机场”,一个是负责终结战斗的“登陆铁拳”。
此次“湖北舰”的入列,使得南海舰队集齐了海南舰、广西舰、安徽舰和湖北舰这全部四艘075。这种兵力的高度集中,绝非偶然。南海地区岛礁星罗棋布,地形复杂,恰恰是075发挥其立体登陆优势的最佳舞台。
以菲律宾非法占据的中业岛为例,如果采取传统的正面抢滩登陆,必然会遭遇滩头反舰火力的巨大威胁。但有了075,其搭载的直升机群完全可以绕开正面,从岛礁的侧后方实施空降,直捣黄龙,从而避开敌人的优势火力区。
同时,要在台海和南海两个热点方向同时形成有效威慑,海军至少需要6到8艘同类型的两栖攻击舰。在076产能尚需时日的情况下,继续建造075就成了最快补齐数量短板的选择。当第五艘、第六艘075服役后,中国将拥有规模位居全球第二的两栖攻击舰队,足以对任何方向的挑衅形成强大的拒止效应。
结语
从命名上也能看出075的战略意图:海南(南海前哨)、广西(陆地边境)、安徽(长江枢纽)、湖北(内陆纵深),这种从沿海到内陆的命名逻辑,揭示了海军“全域投送”的战略雄心。
“湖北舰”本身也在不断进化,例如舰艏的圆角设计能有效降低雷达反射信号,船电系统在小步快跑式地升级,甚至连甲板的防滑涂层都为直升机起降效率进行了优化。这些不起眼的细节改进,标志着075已经从一款试验性平台,蜕变为一型高度成熟的战争机器。
因此,“湖北舰”的低调入列,并非技术上的停滞,而是一种深刻战略自信的体现。它与技术前沿的076型形成了高低搭配,共同构成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坚实基础。当“湖北舰”的官兵在甲板上喊出“我在战位,强军有我”时,他们脚下的这艘巨舰,已经悄然改变了地区的力量天平。